近日,海马汽车宣布计划在2025年淘汰传统燃油车,成为继长安汽车和北汽集团之后,国内第三家宣布相同禁售计划的车企。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广泛关注,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这三家车企在同一年份做出如此一致的决策?是政策因素的驱动,还是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规划?面对国家日益严格的汽车排放政策,中国的传统燃油车产业又将走向何方?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为何三家车企均选择在2025年淘汰传统燃油车?
2017年,欧洲多国相继公布了燃油车的停售时间表,这些国家包括荷兰和挪威等,它们预计在2025年至2050年之间逐步淘汰传统燃油汽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动车在这些国家的保有量和销售量已占据较高比例,荷兰和挪威更是明确表示将在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随后,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中国工信部正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但具体时间尚未公布。
多位业内专家分析指出,长安、北汽以及新近宣布的海马汽车选择在2025年停售燃油车,并非单纯跟随国家时间表,而是基于企业自身对市场形势的判断。海马汽车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电动采访时未对此作出回应,但有前海马汽车员工透露,企业可能预见到传统燃油技术难以满足未来国家规定的油耗标准,因此转向新能源技术成为必然选择。
北汽集团方面则有资深观察家指出,北汽选择2025年全面停售自主品牌燃油车,与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密切相关。国六标准虽在2023年正式实施,但第一阶段已在2020年提前推行,纯燃料汽车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难以达标。此外,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结束年份,也可能影响了北汽的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车企都选择在2025年停售燃油车。例如,奇瑞汽车已宣布将在2020年停止销售燃油车,并全面转向新能源领域;而吉利汽车则计划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90%的目标。
鉴于当前公布停售燃油车的时间点已不再具有显著的新闻价值和宣传效应,有资深观察家推测,尽管其他汽车企业可能已有相关计划,但未必会公开宣布。广汽的一位工程师在接受第一电动采访时透露,广汽传祺去年销量的大部分仍为燃油车,且尚未接到正式停售传统燃油车的通知。不过,他同时指出,广汽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后内燃机时代将何去何从
随着各大车企纷纷宣布禁售燃油车,内燃机时代的终结似乎已近在眼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众多企业的未来战略中,纯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将被停产停售,但其他动力来源的车辆,如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其发展路径并未明确。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对“香格里拉计划”进行了解释,指出2025年停售的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燃油车,而高效内燃机仍将是未来新动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与带有能量回收功能的新技术相结合。然而,内燃机的未来走向仍需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有前海马汽车员工向第一电动透露,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存在不确定性。尽管2016年的汽车准入管理办法将纯电动、插电混动含增程以及燃料电池列为新能源汽车,但最近的汽车投资管理办法又取消了插电混动的资格。这种政策的不稳定性可能对内燃机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