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市场分布图,城市榜单背后的品牌故事,自主车企的甜与忧

网约车市场分布图,城市榜单背后的品牌故事,自主车企的甜与忧

前两天和朋友小聚,聊起最近买车的事儿,他说自己一听“网约车”这仨字,就下意识觉得那是低端、便宜货。我笑了,这印象可真够深刻。其实细想,现在不少人对汽车品牌的理解还挺片面。尤其一提到网约车,好像立马脑补出一辆灰扑扑的小轿子,跑了一年半载就开始吱嘎作响。

但要我说,一个靠谱的汽车品牌啊,不光得能进家门,还得撑得起商务场合,有高端,也有实用,更别忘了为城市出行兜底。这才叫全面,不挑场合。现在这个时代,“全能型选手”越来越吃香了。

网约车市场分布图,城市榜单背后的品牌故事,自主车企的甜与忧-有驾

最近翻新闻刷到2024年国家中心城市网约车销量排名,一张榜单直接把各地头牌给摊开在眼前。广州、成都、郑州——广汽埃安压阵;北京是北汽唱主角;上海荣威闪亮登场;武汉轮到东风风神上台表演;西安和重庆则比亚迪稳稳站C位。一座城一个霸主,各自占山为王。

每次去外地打个快车,总会遇见本地牌子的车型扎堆出现。有时候刚落地机场,看着接我的那辆广汽埃安,我都忍不住琢磨,是不是连司机大哥都被政策安排明白了?后来跟司机闲聊,他倒也直爽,说本地企业就是好办事儿,从审批到补贴,再加上维修方便,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政策扶持这块,其实不用拐弯抹角,本土企业带动就业和税收嘛,政府自然更愿意推自家孩子一把。不只是采购优先,还有各种流程简化、补贴倾斜……这些都是明摆着的优势。而且别小看这种局部规模效应,本地修理厂多配件足,用起来顺手又省心,比外来品牌少点顾虑。这种感觉,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总觉得熟悉的大妈卖出来的新鲜点一样。

网约车市场分布图,城市榜单背后的品牌故事,自主车企的甜与忧-有驾

再说回各大汽车厂商,为啥这么热衷布局网约车?吉利有曹操出行,广汽有如祺,上汽搞享道——每一家都不甘示弱。这里面水可深着呢!首先最直接的一招,就是靠自营平台消化自家产量,让销量数字蹭蹭往上涨。一边卖,一边还能赚积分,多条腿走路更踏实些。而且,这么多运营车辆日夜奔波,无形中成了一队移动广告,每天穿梭在街头巷尾,把品牌形象一点点渗进老百姓生活里。有时候坐后排望窗外发呆,看见同款车型迎面驶来,那种亲切感一下子就来了——这广告费算下来估计比电视台还划算吧?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秘密,大量数据积累,对研发智能驾驶可是宝贝资源。从刹停距离,到油耗表现,再到乘客反馈,都成了工程师们桌上的参考资料。有一次试驾活动结束后,我碰巧遇上一位技术员,他正兴奋跟同伴讨论新收集的数据怎么优化辅助系统。他们嘴里的“样本”,其实就是我们每天打快车时留下的一串串数字代码。没想到自己的通勤路,也能变成科技进步的一环,小骄傲哈!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让自己的产品适应高频率、高强度运营,可不是随便糊弄下就完事儿。安全性、舒适度、耐用性,全都是硬杠杠。不然谁敢放心把一天十几小时交给它?所以很多自主品牌为了争取这一块蛋糕,下功夫做品质提升也是肉眼可见,比如保养周期拉长一点,小毛病少一点,这些细节慢慢赢得司机口碑,自然生意越做越大。

网约车市场分布图,城市榜单背后的品牌故事,自主车企的甜与忧-有驾

现在新能源浪潮汹涌,自主势力愈发壮大。据统计国内自主市占率已经超过六成,而且随着燃油版退出机制推进,那些原来常见的大众丰田等传统燃油出租,如今明显变少。我去年春节回老家,在火锅店门口扫了一圈停车场,以前清一色桑塔纳,现在换成满眼国产新能源,好像世界悄悄换了皮肤似的。不过讲真,有时候还是会怀念以前那些咔哒咔哒响的小捷达,但现实终究要向前走嘛。

放远看看国外,日本出租基本被丰田JPN Taxi承包过半,还有日产、本田分杯羹;韩国现代份额超五成,加上起亚也差不多三层楼高。在德国奔驰曾经垄断八成都不夸张,即使如今依旧牢牢掌控近六成市场。所以啊,只要自主实力硬核起来,引领中国城市出行真的指日可待,并非遥不可及的新鲜词汇而已。

网约车市场分布图,城市榜单背后的品牌故事,自主车企的甜与忧-有驾

当然啦,这块蛋糕虽香,却不能光盯着吃甜头。如果哪天一个牌子只剩下“专供网约”的标签,那以后想拓展其他领域恐怕麻烦不断。本质还是得靠丰富产品线支撑整个盘子,而不是吊死在某一个渠道树上。这也是奔驰丰田现代之流为什么可以在全球攻城略地,人家的底气就在于全方位覆盖用户需求,然后逐步渗透市场,从豪华一直卷到底层民生,把所有可能收入囊中才安心睡觉吧?

偶尔想想自己第一次坐电动快车时,还以为会晕电(纯属心理作用),结果一路平顺无声,比印象中的嘈杂出租舒服太多。当时师傅还特意炫耀他那辆新买来的比亚迪,说续航贼长,每月维护费用省下一笔烟钱。他掰着指头算账,我听完只觉羡慕,不过后来转念又觉得,每个人选择不同,但如果国产真的做到让更多人受益,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网约车市场分布图,城市榜单背后的品牌故事,自主车企的甜与忧-有驾

写到这里突然饿了,下楼拎个早餐顺道观察今天早晨街上的那些“小白”“小蓝”,发现身边变化总是在悄无声息间发生。如果你身处哪个城市,也许你的日常通勤工具,就是这些默默耕耘却极具代表性的国产力量。不知未来几年,会不会出现新的黑马,又或者老将继续坚守阵地。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属于中国制造的新答案浮现出来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