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应急管理部门公布了一项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攀升了32%,相当于平均每天有8辆新能源车发生火灾。这一消息让众多新能源车主感到震惊和担忧,纷纷询问新能源汽车为何会自燃,自己的车辆是否安全。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解析新能源汽车自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探究新能源汽车自燃的根源
新能源汽车自燃大多与电池热失控现象有关,而引发电池热失控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充电原因和驾驶原因两大类。
充电及电池相关因素:
1. 快充:快充过程中电池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且热量分布不均,一旦达到热失控的触发温度,就可能引发自燃。
2. 过充电:电池满电后继续充电,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增大,进而增加热失控的风险。
3. 过放电:过度放电可能导致电池组中的某节电池被反向充电,引发异常发热和自燃。
驾驶相关因素:
1. 涉水或被水浸泡:电池遇水可能发生外部短路,产生热量并引发自燃。
2. 事故: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若发生事故,如电池被穿刺、挤压或碰撞,可能导致内部短路和自燃。
其他潜在原因:
1. 改装:不规范的改装,如将慢充改为快充,可能增加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2. 车内易燃物:高温天气下,车内的香水、打火机等易燃物品可能在阳光直射下自燃,进而引燃车辆。
如何预防新能源汽车自燃?
养成良好的充电习惯:
1. 避免过放电和过充电,合理控制充电时机和电量。
2. 遵循规范的充电操作,包括结束充电、关闭车内电源等。
3. 雨天充电时确保充电口干燥,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充电。
4. 严禁使用不安全的飞线充电方式。
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
1. 定期保养车辆,检查电池系统和关键部件。
2. 避免在路况不佳的路面行驶,减少电池受损的风险。
3. 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预防碰撞事故。
停车时的注意事项:
1. 在高温时段,尽量选择室内或有遮挡的停车场。
2. 车内不要遗留易燃易爆物品,以防意外发生。
新能源汽车自燃的应急处理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自燃的区别为:新能源车自燃多因电池引起,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物质,火势迅猛且易复燃;而燃油车自燃则多与线路老化、改装或油路泄漏有关,火势相对较慢且不易复燃。
新能源车自燃前可能会出现启动困难、振动明显、异常放电或过热警告等征兆。
自燃发生时的逃生指南:
1. 燃油车:遵循黄金3分钟法则,尝试初期灭火,若无法控制则立即撤离并报警。
2. 新能源车:电池自燃时逃生时间极短,不建议车主自行灭火。应立即停车、断电、远离车辆并报警,同时注意电池复燃的可能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