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亲临一线调研: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引领绿色出行

春日的阳光洒在苏州天利和腾势中心的玻璃幕墙上,一辆崭新的腾势N9滑入展厅。穿着深色西装的王传福大步走向前,将钥匙郑重交到车主手中,周围掌声未落,他已经俯身和车主聊起了用车体验。这并非王传福首次出现在销售一线——过去三个月里,比亚迪掌门人的足迹遍布长三角多家门店,甚至亲手参与了七十多场交车仪式。

把方向盘交给技术

当欧美车企还在智能驾驶领域"摸着石头过河"时,比亚迪"天神之眼"已经在沪宁高速完成了连续变道超车的惊艳首秀。这项技术就像给汽车装上了"三维透视眼",激光雷达扫描路面障碍,摄像头辨识交通标志,整套系统每秒能完成数百次运算,遇到突窜出来的电动车时,刹停速度比人类反应快了整整0.3秒。

王传福亲临一线调研: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引领绿色出行-有驾

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搭载该技术的测试车队在西湖畔窄巷自如穿行,车顶旋转的激光雷达引得游客频频拍照。王传福却说:“这不算炫技,我们要让自动驾驶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如今这项技术已下放到售价25万元的主流车型,让普通消费者也能尝鲜未来科技。

产业链上的"中国密码"

王传福亲临一线调研: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引领绿色出行-有驾

在无锡美迪集团的座谈会上,经销商老叶提到芯片供货紧张时,王传福掏出手机展示了张照片:夜色中的深圳坪山工厂灯火通明,光刻机正在生产车规级芯片。"去年这时候,这块芯片还要从海外空运,现在每月产量够装十万台车。"他说这话时,背后大屏正播放着长三角生产基地的画面——从锂电池正极材料到电机转子,98%的零部件都在方圆三百公里内完成配套。

这种"半小时产业圈"的魔力,在疫情后显得尤为珍贵。去年冬季大雪封路时,上海某供应商的物流车被困高速,比亚迪工程师带着零件图纸直接进驻对方车间,边调试设备边生产,硬是把停工危机变成了联合技术攻关。如今,这个曾经需要德国专家驻场的工厂,已能独立生产高精度减速齿轮。

王传福亲临一线调研: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引领绿色出行-有驾

让科技长出温度

苏州车主陈女士至今记得交车当天的场景:王传福不仅记住了她选的"冰川蓝"车漆,还特意叮嘱售后团队:"这位女士每天接送孩子要走学校地库,自动泊车功能要重点调试。"三个月后,她果然收到了系统升级包——新增的"亲子模式"能自动避开减速带颠簸路段。

王传福亲临一线调研: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引领绿色出行-有驾

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理念,正通过2000多家经销商传递到每个角落。在无锡门店,维修工位上方装着直播摄像头,车主在手机端能实时观看保养过程;广州4S店推出"代客遛车"服务,帮长期停放的新能源车定期充放电。正如王传福在内部会议所说:"卖车不是终点,而是与用户共创绿色生活的起点。"

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王传福亲临一线调研: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引领绿色出行-有驾

走进比亚迪总部展厅,墙上的世界地图插满小旗——每面旗代表一个海外合作项目。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比亚迪电动矿车正替代柴油巨兽;在挪威峡湾,纯电拖船安静地穿梭于群岛之间。最让人触动的是泰国用户的自发创作:有位网约车司机把充电时的等待时间变成绘画时光,用三个月在车身上手绘出绵延十米的湄南河风光。

这些故事背后,是王传福坚持了二十年的"技术普惠"哲学。从刀片电池突破成本极限,到DM-i混动系统让油耗进入"3升时代",比亚迪始终在证明:环保不该是奢侈品。就像他常说的:"我们要做新能源时代的丰田,让地球每个角落都能听见电动机的轻吟。"

王传福亲临一线调研:打造行业标杆企业,引领绿色出行-有驾

当行业还在争论"电动化是不是未来"时,比亚迪硅衬底LED灯已照亮了72个国家的街道;当友商焦虑芯片短缺时,他们的IGBT芯片产线正开足马力。这或许就是王传福频频现身一线的深意——在车间里能触摸技术跳动的脉搏,在展厅里能听见时代前进的脚步声。正如那辆载着全家欢笑的腾势N9,中国智造的方向盘,始终掌握在贴近大地的人手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