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客车逆袭世界市场,靠的到底是什么硬实力?

七月的南昌热浪滚滚,可在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却是一派火力全开的景象。澳洲订单正做最后检测,韩国客户催着加快进度。今年上半年,这家企业出口车辆已达537辆,出口额突破4亿元,同比劲增18%,全年目标一大半已经到手。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如今成了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新名片?

回头看百路佳的发展史,不得不感叹一句“凤凰涅槃”。1969年成立时,它不过是个地方国企小作坊,一度背着沉重包袱艰难前行。2007年资产重组后才迎来转机——那一年,高端客车首次批量驶出国门直奔澳大利亚市场,从此打破僵局。紧接着央企恒天集团、南昌公交等相继入股,为企业注入资本和资源,也让产业链更加完整。

说到底,在国内中低端市场竞争白热化时,要想突围就得另辟蹊径。这家公司果断选择了“蓝海战略”,瞄准海外高端需求,用比国际标准还严苛的技术研发打磨产品。从柴油到混合动力再到氢燃料客车,批量出口澳洲,还成了唯一进入美国整车市场的中国品牌。这不是运气,是靠真本事吃饭。

但光有改革和资本还远远不够。真正让百路佳在全球站稳脚跟的是他们对技术创新和定制化服务的一根筋执念。在总装线里,每一辆发往不同国家的客车都要针对当地环境、法规、客户习惯进行“私人订制”。比如给澳洲开发自动驾驶与自动刹车系统,对中东则升级悬挂以适应沙漠颠簸,还把新能源专利用到了极致,让安全性提升一个台阶。

别小看这些细节——正是这种对差异化需求锱铢必较、不惜成本投入研发,让“南昌造”变得不可替代。有多少中国企业倒在了同质化竞争上?而百路佳偏偏用“小而美”的精品路线,实现100%产品外销,把45个国家变成自家展厅。

南昌客车逆袭世界市场,靠的到底是什么硬实力?-有驾

当然,要想长久扎根海外,只卖产品可不行,更要提供全流程服务。他们不仅派驻本地团队,还邀请外国工程师参与联合开发,在全球建起四大服务点,无论哪里出问题都能第一时间响应。这种贴心程度,不仅赢得口碑,也为下单铺平道路。“卖出去只是开始,服务好才有复购。”这话一点没错。

放眼未来,公司早已盯上更广阔的新兴区域:非洲CKD项目正在推进、欧洲纯电车型认证也提上日程,还有东南亚、外高加索等新蓝海等待开拓。一边巩固老阵地,一边积极寻找新增长点,这种未雨绸缪值得许多传统制造业借鉴。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靠价格优势横扫全球,那么今天,“拼质量”“拼创新”“拼品牌”才是真正通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不二法门。一家曾经濒临困境的小厂,如今却敢喊出让‘南昌造’拥有国际话语权,你说这背后是不是藏着无数行业人的汗水与智慧?

当越来越多像百路佳这样的企业脱胎换骨,我们还能只满足于做世界工厂吗?是不是该思考一下,中国智造下一个闪亮登场会是谁?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点观察家第6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