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骨折价”也救不了销量?

“曾经加价排队提车,如今降价26万无人问津”——当上海经销商挂出38.88万起售的玛莎拉蒂Grecale(原价65.08万起),这个百年超豪华品牌的中国神话彻底崩塌。2025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仅384辆,同比暴跌44%,甚至不如蔚来ET7单月销量。中国新贵们为何集体抛弃玛莎拉蒂?这场“豪车祛魅”背后,藏着消费价值观的终极变革。

玛莎拉蒂“骨折价”也救不了销量?-有驾

💔 从“微商神车”到“库存垃圾”:品牌格调的彻底崩塌

2011年,郭美美一句“住别墅、开玛莎拉蒂”让品牌贴上“富婆车”标签;2015年微商群体爆发,朋友圈“喜提玛莎拉蒂”的文案刷屏,甚至有4S店推出200元/次的微商拍照服务。当村口理发店老板都能开上玛莎拉蒂时,真正的目标客户——追求品味的高净值人群,早已默默拉黑这个品牌。

对比案例

劳斯莱斯曾因邀请争议网红宣传被王思聪吐槽“low”,但及时止损后仍保有尊严;

玛莎拉蒂却放任“黑红”标签野蛮生长,如今连二手车商都摇头:“这车标现在比雪铁龙还掉价。”

电动化浪潮下,玛莎拉蒂成了“技术恐龙”

当中国车企在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零百加速2秒级技术上狂飙时,玛莎拉蒂仍在用模拟声浪皮质缝线讲排面:

首款电车GranTurismo Folgore交付量不及高合HiPhi X(已停产)的1/10;

传统豪车聚焦“高尔夫球场-会所”场景,而新贵们需要的是:

工作日接送投资人(需自动驾驶辅助);

周末露营(需外放电功能);

饭局谈资从“V12发动机”变成“我的Orin-X芯片算力254TOPS”。

玛莎拉蒂“骨折价”也救不了销量?-有驾

数据暴击

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电车销量首次超越燃油车;

仰望U8凭“应急浮水技术”预订量破3万,均价109万仍供不应求;

玛莎拉蒂经销商苦笑:“现在客户进门就问‘这车能OTA升级吗’,我们只能沉默。”

💸 “买得起修不起”的智商税,谁还愿意交?

即便降价到38.88万,玛莎拉蒂仍是“移动碎钞机”:

零部件价格:换个保险杠够买一辆比亚迪;

保养费用:一次保养抵半年油费;

库存车陷阱:经销商甩卖的2023款车型,部分部件已老化,保值率低到离谱。

用户真实吐槽

“花40万买玛莎拉蒂?不如加钱上蔚来ET7,至少有换电服务和NOMi语音助手陪我聊天。”

玛莎拉蒂“骨折价”也救不了销量?-有驾

🚀 中国新贵的豪车需求金字塔:技术信仰>品牌光环

基础需求:安全舒适(理想L9“冰箱彩电大沙发”);

情感需求:个性化表达(极氪001改装展车文化);

圈层归属:蔚来中心NIO House社交;

顶层需求:技术信仰(小米SU7“人车家全生态”);

社会责任:仰望U8应急浮水技术(救人一命胜过七座SUV)。

玛莎拉蒂的致命错误

仍用“三叉戟车标=社会地位”的旧逻辑,而新贵们已转向“技术参数=社交货币”;

保时捷车主吐槽:“买Taycan后除了收保养短信,和品牌再无互动”;

对比蔚来:用户参与产品迭代会议,年度NIO Day成“车主节日”。

💡 终极趋势:豪车正在成为“科技奢侈品”

参数即排面:饭局谈资从“我的车是V12”变成“我的Orin-X芯片算力254TOPS”;

资本用脚投票:理想汽车市值超奔驰中国,金融从业者车主占比达32%;

二级市场叙事:开电动豪车=看懂产业趋势,传统燃油车=“旧时代残党”。

玛莎拉蒂的结局早已注定
当中国新贵们愿意为技术买单而非车标付费,当“蔚小理华”用智能生态重构豪华定义,这个百年品牌只能沦为时代眼泪。

📌互动话题
“你会花40万买玛莎拉蒂,还是加钱上蔚来/理想?评论区聊聊你的消费观!”

#玛莎拉蒂暴跌 #豪车祛魅 #电动化颠覆 #中国新贵消费观 #科技奢侈品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