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技术详解
在购车或听闻车型介绍时,我们常会遇到“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或“机械增压发动机”的说法,或许你当时一脸茫然,但感觉上似乎很高端。然而,当别人询问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时,你又可能一脸茫然。为了让你能更自信地解释这些技术,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涡轮增压技术的奥秘。
传统汽车上,存在四种主要的增压方式:涡轮增压、机械增压、组合增压(即涡轮增压与机械增压的结合),以及双涡轮增压。其中,涡轮增压技术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备受瞩目。它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废气来推动涡轮,进而实现增压效果,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废气能量来提升发动机的进气压力。
涡轮增压器的构造详解
涡轮增压器,作为涡轮增压技术的核心部件,其构造图如下。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压缩机壳体和涡轮壳体。这两个壳体内的叶轮通过刚性连接,实现同轴转动。这种设计使得涡轮增压器能够高效地利用发动机产生的废气能量,进而推动压缩机叶轮,提升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实现增压效果。
上图展示了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油气混合物后产生的废气,经过排气歧管进入涡轮室,进而驱动涡轮旋转。由于压缩机壳体与涡轮壳体通过刚性连接同轴相连,因此涡轮的旋转会带动压缩机叶轮一同旋转。这样,叶轮便能压缩并输送来自空气滤清器的空气,使其增压后进入气缸。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升,产生的废气量也会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涡轮与叶轮的转速提升。这样,更多的气体被压缩后进入气缸,使得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燃烧效率显著提高,最终实现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增加。
以“当发动机转速达到1500转时,涡轮介入”为例,这意味着发动机转速必须达到特定值,产生的废气才足以推动涡轮开始工作,实现增压效果。若转速未达到该值,涡轮则不会启动,增压效果无从谈起。
上图展示了机械增压器的详细组成结构。发动机的动力源于飞轮,而机械增压正是巧妙利用了这一点。通过皮带将飞轮与机械增压器相连,动力得以从飞轮传递,经驱动皮带轮,再传递至发动机转子,最终实现转子对空气的压缩。
上图所示为压气机转子,它独特之处在于由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子组成,旨在压缩空气并增加进气量。值得注意的是,曲轴皮带轮与驱动皮带轮的尺寸并不相同。当曲轴皮带轮旋转一圈时,驱动皮带轮会旋转数圈,从而显著提升压气机转子的转速,进而增加进气量,提升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机械增压的优点
在于其启动迅速,从发动机启动的那一刻起,飞轮的转动便带动了增压器的即时作用。其动力输出呈现出自然的线性特征,既无涡轮增压那种突兀感,也无涡轮迟滞现象,可视为自然吸气的升级版。但需注意的是,机械增压会消耗部分发动机功率,可能导致油耗略有上升。
涡轮增压与机械增压的结合
鉴于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巧妙结合这两种技术来取长补短。这种创新设计诞生了涡轮增压与机械增压的组合,旨在提供更高效、更平稳的动力性能。
上图展示了涡轮与机械双重增压模式的工作原理图。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在发动机转速变化时,这两个增压器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1、当发动机转速低于1500转时,机械增压系统单独工作,为发动机提供所需的进气量,此时涡轮增压系统不介入。
2、发动机转速在1500转至3000转之间时,涡轮增压系统开始介入,与机械增压系统协同工作。进气旁通阀处于半开状态,部分空气经过机械增压器压缩,另一部分则直接进入涡轮增压器进行压缩,共同提升进气量。
3、当发动机转速超过3000转时,进气旁通阀完全打开,所有空气均进入涡轮增压器进行压缩。
双涡轮增压技术则是为了解决单涡轮增压在低转速时效果不佳的问题而设计的。在双涡轮增压汽车中,两组涡轮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
串联涡轮系统包含两个涡轮,在低转速时,低速涡轮由较少的排气驱动即可产生足够的进气压力。随着转速的提升,当达到特定值时,高速涡轮会介入,从而提供持续的动力。
并联涡轮系统则适用于六缸发动机等情形,其中两个涡轮分别负责三个汽缸的排气。这种设计规格一致,简化了管道布局。
以上就是关于涡轮与机械双重增压模式的工作原理及双涡轮增压技术的详细介绍。希望你能通过认真学习和复习,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