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股价,噌一下蹿了上去,早盘直接飙升3个多点。
销量数据也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今年前4个月咔咔卖了138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将近47%。
这数字,啧,看着就让人…怎么说呢,有点咂舌。
但牛气归牛气,咱们也不能只瞅表面。
比亚迪卖得这么溜,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玄机?
仅仅是“国货之光”或者“换道超车”这么简单粗暴的解释吗?
先唠唠这销量。
138万辆,这可不是毛毛雨。
这意味啥?
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纳新能源车,甚至撸起袖子掏腰包。
这背后,一方面是科技树点亮了,新能源车开起来确实越来越顺手,续航也给力了;另一方面,油价蹭蹭往上涨,谁兜里钱多烧得慌啊?
能省一子是一子呗。
可等等,当我们一股脑地把原因归咎于“消费者精打细算”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其他潜伏的因素?
比方说,地方衙门的扶持政策,是不是变相地给新能源车“开了方便之门”?
再比方说,限牌限号的规矩,是不是也赶鸭子上架,逼着一部分人不得不选新能源?
这些章程,当然有其道理,但它们也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市场的风向。
再瞅瞅比亚迪的海外战绩,4月份卖了79086辆。
这数字瞧着也挺唬人的,但跟自家后院的销量一比,还是有点不够看。
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可能还没到呼风唤雨的地步。
这其中,既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也有牌子不够响的问题。
说到底,在不少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比亚迪的名号还不如特斯拉那么深入人心。
而且,五湖四海的消费者,对座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欧洲人偏爱小巧玲珑的款,美利坚人民则更钟情于肌肉感十足的SUV。
比亚迪要真想在海外市场扎根,还得好好摸透当地人的喜好。
与寻常认知不同,实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条盘根错节,牵涉到电池、电机、电控等诸多环节。
比亚迪的电池装机量确实蔚为可观,累计79.031GWh。
单凭这一个数字,就足以窥见比亚迪在电池界的地位。
然而,麻烦也随之而来。
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会不会啃噬比亚迪的利润?
供应链的安全,又该如何绸缪?
这些都是比亚迪需要掂量的。
另有一点,不得不提一嘴。
比亚迪的扶摇直上,也惹来了一些闲言碎语。
有人嘀咕,比亚迪是“靠输血”才走到今天的。
这话听着刺耳,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说句公道话,在新能源汽车蹒跚起步的阶段,官方的补贴政策确实添了一把火。
不过,话又说回来,哪个行业的腾飞,能完全撇开政策的眷顾呢?
关键在于,企业能不能把银子花在刀刃上,把技术搞上去,最终靠真本事赢得口碑。
所以,比亚迪的成功,既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选择的结果,也是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的结果,更是企业自身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
打住,回到开篇的话题。
比亚迪的股价上扬,销量飘红,这自然是喜大普奔。
但咱们不能只盯着这些表面的繁华,更要看到潜藏的暗礁和风险。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还笼罩着层层迷雾。
比亚迪要真想修炼成参天大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跋涉。
而我们,作为围观群众,不妨多一份审慎,少一份无脑吹捧。
毕竟,捧杀和棒杀,都于事无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