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这几年从幕后走到台前,发表了许多看似“不合时宜”的言论。
近日,魏建军又放了一炮。当许多车企的聚光灯,疯狂追逐“科技感”与“未来美学”时,魏建军一句“弊大于利”的断言,犹如惊雷炸响汽车圈。
这一次,就连国家监管部门都下场了,很多人也是支持魏建军的。
1. 魏建军直言三宗罪
日前,在魏牌全新MPV车型高山的“露营直播”中,魏建军火力全开,毫不留情地将矛头直指隐藏式门把手。
在魏建军看来,隐藏式门把手至少有三个较大缺点。
首先,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太。众所周知,相较于传统推拉式门把手,隐藏式门把手的结构比较复杂,由电机、蜗杆、斜齿轮等数十个精密部件组成。这就导致隐藏式门把手的重量较大。
其次,隐藏式门把手的密封性差,由此带来的噪音也就大。
第三,隐藏式门把手,隐藏着巨大安全隐患。
隐藏式门把手需要用电来驱动,一旦发生碰撞等意外导致缺电时,可能就无法打开门了。电动车上这样的案例,其实有很多。
当然,魏建军也承认隐藏式门把手具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减少风阻。但同时他又指出,隐藏式门把手所减少的风阻,其实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有数据显示,隐藏式门把手可降低风阻0.01Cd,对应续航提升5-10公里,意义确实不太大。
2. 国家官方也下场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电气化、智能化成为大势所趋,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
其中隐藏式门把手,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标配仪式”。据统计,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车型中,92%标配隐藏式门把手。
对此,舆论争议很大,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魏建军的言论,更是将隐藏式门把手谈论推到新的高潮。事实上,这一次就连国家监管部门也都下场了。
根据官网信息,5月8日工信部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
其中,包括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
显然,国家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上的隐藏式门把手出手了。
目前国际上尚无对应标准要求,这次我们开的是国际先河,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
3. 这一次我们支持他
当然,隐藏式门把手的出现和存在,自有一定逻辑和道理。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敲门砖”。
隐藏式门把手的“科技感”与“高端感”,让车辆在开门的瞬间增添了仪式感和未来感。这样的体验,是传统车型比较难给予的。
投射在消费者心理上,他们最终买单的可能不是其功性能,而是背后的“科技感”和“新鲜感”,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尚未成熟的现阶段,隐藏式门把手“科技感”背后,不仅是对用户体验的漠视,更是对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
北方的冰雪世界,成了隐藏式门把手的“照妖镜”。
零下20℃的严寒中,门把手冻结成“冰雕艺术品”,车主不得不化身“消防员”,用热水浇灌、吹风机烘烤,上演荒诞的“破冰行动”。
更有甚者,在碰撞、车祸等极端情况下,驾乘人员因隐藏式门把手无法弹出而被困车内,最终付出生命代价。
隐藏式门把手的争议,本质是汽车工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拷问。
魏建军以行业“吹哨人”的姿态,将隐藏式门把手的“皇帝新衣”撕破。这一次,很多人都支持魏建军。
隐藏式门把手,在现阶段仿佛成为了一种“审美绑架”,让车企和消费者都在为这一设计的缺陷买单。
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不应仅仅是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要为用户创造真正的实用功能和心理价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