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高管指责吉利新车“次车”,吉利迅速反击引发行业风波

得嘞,咱再来好好捯饬捯饬这稿子,争取用点儿新词儿,换个更瓷实的说法。

“嚯,这车忒次了吧!” 你能想到?

这话居然是从奇瑞的头头脑脑那儿蹦出来的?

奇瑞高管指责吉利新车“次车”,吉利迅速反击引发行业风波-有驾

更抓马的是,这“次车”说的不是旁人,是吉利新出的银河星耀8。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车圈儿的戏码,比吃瓜群众蹲守的八卦剧还带劲。

事情是这么个来龙去脉:吉利刚放了个大招,亮出了银河星耀8,号称是性价比界的扛把子,直接杀入中高端混动轿车这条赛道。

结果呢,奇瑞的营销总舵主姚飞,直接在车主群里开涮,说这车后排憋屈,喇叭也呲啦啦的,一句话定性:“次车,盖棺定论。” 截图一出,舆论那叫一个鼎沸。

不过,咱也得秉持公允,姚总这句“次车”的背后,是奇瑞即将推出的风云A9,跟星耀8那是短兵相接的竞品。

俩车都是C级混动轿车,定价也近乎咬合,你说这呛药味儿能不浓烈嘛?

这档子事一出,吉利和奇瑞的危机公关,那反应速度也是飒飒的。

吉利这边,杨学良赶紧摆平,说已经和奇瑞高层联络过了,要勠力同心,托举中国品牌向上攀升。

奇瑞高管指责吉利新车“次车”,吉利迅速反击引发行业风波-有驾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维护了品牌颜面,又避免了事态进一步发酵。

奇瑞这边呢,更果决。

李学用直接宣布对姚飞“勒令停职”,还强调公司内部章程,严禁指摘友商。

看来,奇瑞是真怕火烧身了,赶紧撇清关系,生怕被这事儿给裹挟进去。

说到这儿,你兴许觉得这仅仅是一场“口水仗”。

但背后,实则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从蓝海幻化为红海的铁血现实。

往昔大家埋头苦干钻研技术,而今发现,技术好像都大差不差,那就只能卯足劲儿拼价格、卷配置了。

银河星耀8的打法是“入门即满配”,想靠着物美价廉攻城略地。

奇瑞高管指责吉利新车“次车”,吉利迅速反击引发行业风波-有驾

风云A9呢,就想用更低的叫价来夺人眼球。

行内老法师就说了,当产品异质性趋近于零时,有些企业可能会萌生用“舆论战”来转移视线的念头。

但这种伎俩,风险系数极高。

为啥这么讲呢?

你寻思寻思,现在是社交媒体的天下,高管的一言一行,极易被嫁接到品牌立场上。

奇瑞之前也闹过类似的乌龙,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一句“周六是奋斗者工作日”,就被网友喷成了筛子。

这说明啥?

说明企业在员工权益和公关操盘上,尚有颇多精进的空间。

这桩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儿,高管说话,得掂量掂量。

奇瑞高管指责吉利新车“次车”,吉利迅速反击引发行业风波-有驾

专业陈述和情绪发泄,那可是南辕北辙。

你不能一边标榜“技术臻善”,一边又用这种段位极低的手段去贬损对手。

这岂不是自扇耳光吗?

实际上,这件事儿背后,也折射出一个客观情况:眼下的新能源车市,厮杀得太厉害了。

大家都在铆足劲儿下探价格、狂堆配置,但真正能让消费者掏腰包的,终归还是产品力。

比亚迪、蔚来这些牌子,之所以能崛起,靠的不是耍嘴皮子,而是童叟无欺的技术积淀和用户体验。

攻讦别人,抬举自己,这种套路,短期内或许能捞到些许好处,但长远来看,只会戕害整个行业的形象。

归根结底,这事儿也给行业敲了记警钟。

奇瑞高管指责吉利新车“次车”,吉利迅速反击引发行业风波-有驾

合规竞赛是底线,恶意贬低竞品,那是触碰法律红线。

而且,企业内控也得加码,不能让高管的个人做派,绑架了整个品牌。

吉利和奇瑞最终“一笑泯恩仇”,杨学良和李学用都疾呼“中国品牌戮力同心,向上突围”。

这话听着挺冠冕堂皇,但也有它的道理。

在全球电动化的滔天巨浪下,中国品牌更应该抱团取暖搞研发、资源共享,而不是窝里斗、恶性互搏。

这场风波终将烟消云散,但留给业内的省思,却远未告罄。

银河星耀8能否仰仗“高性价比”俘获人心?

风云A9能否凭借长续航杀出重围?

答案,只能交由市场来裁决。

当价格战和口水战逐渐偃旗息鼓,唯有回归技术深耕和用户价值,中国汽车品牌才能真正“踔厉奋发,臻于至善”,而不是陷于“互撕”的泥淖。

毕竟,消费者又不傻,谁的车扎实,谁的服务到位,他们心里明镜儿似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