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蹊跷,一边是自主品牌攻城略地,恨不得把“绝尘领先”烙脑门上;另一边,老牌合资车企却像蔫头耷脑的秋后茄子,提不起劲。
上汽集团近来的销量数据,颇堪玩味。
总体销量是涨了,四连增听着悦耳,但细察之下,哦,原来是自家小子们争气了,合资那块,还得加把劲儿啊。
这不禁令人忆及往昔,街衢之上,尽是合资车的身影。
彼时,能驾驭一辆大众、别克,倍觉荣光。
而今呢?
比亚迪、吉利、长安,哪个亮相都令人耳目一新。
这迭变,快到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上汽集团能喘过一口气,销量数字稍显靓丽,自然要提及新履任的总裁贾健旭。
这位仁兄,去年七月方才走马上任,便雷厉风行地推行革新。
又是整合牌号,又是重组资源,动作堪称利落。
现在看来,这些举措确乎收效。
然而,咱们也不能单单聚焦于贾健旭一人。
毕竟,个体的力量再强,也难敌时代洪流。
与其说是贾健旭力挽狂澜,不如说是自主品牌的崛起,予了上汽一个转圜的契机。
这自主品牌缘何能扶摇直上?
个中缘由颇为复杂。
一方面,国家政策鼎力襄助,新能源汽车乃大势所趋,自主品牌在此领域起步较早,优势昭然。
另一方面,时下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亦已改弦更张。
不再迷信舶来品牌,更注重性价比与个性化。
你看,以往购车,恨不得将车标抠下,换成奔驰宝马。
现在呢?
年轻人更乐于在车身张贴各式各样的贴纸,彰显自我态度。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众对品牌的认知,已从简单的“脸面”消费,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自我表达。
当然,合资品牌亦非毫无机会。
毕竟,人家积淀了数十载的技术与经验,底蕴犹存。
只不过,现在需放下身段,仔细研习中国市场,洞悉中国消费者的诉求。
这恰如谈情说爱,过去你高居云端,坐等他人来追逐。
如今行不通了,得主动出击,了解对方的喜好,方能赢得佳人芳心。
说到此处,想起一则坊间笑谈。
早年有人问,为何中国造不出好车?
现今又有人问,为何外资车企滞销?
这发问的更迭,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亦是中国消费者自信的提升。
上汽集团的此番“回暖”,与其归功于贾健旭的个人建树,不如视作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向上的一个切面。
这增长的数字背后,是中国智造的崛起,是中国消费者选择的多样,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
是以,咱们审视上汽集团的此番销量增长,不能仅看到表象的数字,更要看到其背后的趋势。
这趋势,即是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追随者”蜕变为“领跑者”。
而在此进程中,谁能抓住机遇,谁便能赢得未来。
正如开篇所言,自主品牌在“绝尘领先”,那合资品牌呢?
冀望他们也能奋起直追,莫要掉队了。
毕竟,市场广袤,谁也不愿一家独大,百花争艳方是春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