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在自家马拉松上,祭出了“灵魂”摩托开道,车身还捯饬上了母亲节的彩绘。
这混搭风,你说炸不炸裂?
铁骑柔情,硬核又温情,赚足了眼球。
但问题来了,为啥偏偏是摩托?还起了个这么“抓马”的名字——“灵魂”?
先扒一扒这摩托的底。
长城魏老板,年轻时就是个铁骑控,第一辆“幸福250”,至今还供着。
这份执念,可不是闹着玩的。
后来,长城撺掇了个灵魂摩托科技公司,下场造车。
这次领跑的S2000,是他们的扛鼎之作,2000cc排量,敢号称“国产最大”,野心不小。
这背后,其实是长城在汽车红海里寻摸新航道。
眼下汽车市场卷成麻花,新能源更是厮杀惨烈。
长城想在高端摩托圈子里蹚出条路,也算是另辟蹊径。
关键是,这摩托为啥要叫“灵魂”?
这名头,是不是有点飘?
有人说,这是要强调摩托的自由基因,毕竟骑摩托,那劲儿是汽车给不了的。
也有人觉着,这名字有点用力过猛,摩托就是个代步工具,扯上“灵魂”,是不是有点扯?
但咂摸咂摸,这“灵魂”二字,倒也耐人寻味。
在不少人心里,摩托不单是交通工具,它还承载着一种情愫,一种对速度和洒脱的向往。
尤其是在禁摩的城市,摩托更像个“潘多拉魔盒”,挠得人心痒难耐。
与惯常认知相悖,摩托在一些人眼里,真有种图腾般的意味。
就像魏老板,即便身家不菲,还对当年的“幸福”念念不忘。
这种情感投射,很难用理性来解构。
再说,长城还特意给摩托穿上了母亲节外衣。
这操作,看着有点出格,实则是在试图颠覆人们对摩托的固有印象。
谁说骑摩托的就一定是糙老爷们?
铁汉也怀绕指柔,一样可以很暖心。
但话又说回来,这种营销路数,真能戳中消费者G点吗?
有人嗤之以鼻,觉得情怀营销太老套,摩托还得靠硬实力说话。
也有人觉得,这波操作挺别致,至少能博人眼球。
说白了,站在长城角度,这种营销无可厚非。
毕竟,现在产品同质化像克隆,想要出挑,就得剑走偏锋。
当我们一味地将原因归咎于“厂家想圈钱”时,是否忽略了“消费者也需要精神给养”这个维度?
别忘了,现在消费者的口味刁钻得很,他们不光要产品的实用价值,还要产品的文化底蕴。
长城想用“灵魂”这个概念,给摩托赋予更多情感溢价,也算是一次试水。
当然,这趟水深不深,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
但起码,长城敢于不落俗套,玩出新花样,这份胆识,值得点赞。
末了,再回到开篇。
长城马拉松,灵魂摩托领跑,这场景,确实有些意思。
它像一面棱镜,既映照出长城的企图心,也折射出当下消费者的心绪。
只不过,这“灵魂”能走多远,还得看它能不能真正住进消费者的心房。
毕竟,情怀这玩意,有时候千金难买,有时候,一文不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