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亲戚买雷克萨斯2.0排量不代T配CVT不到26万买到“猫腻”,用车体验却令他后悔不已又花8万换电池版省油车令人唏嘘

我一个亲戚最近买了辆雷克萨斯,2.0排量,不是T版本,CVT变速箱,花了差不多26万。一开始,他挺激动的,觉得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雷克萨斯在国内一直算是油腻的豪华品牌,价格也挺能接受,尤其是这个价位能开到像样的车,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但我开过去看了看,他跟我说:你别看我这车,表面不差,但实际开着就不行。我试着开了几圈,发现他的感受不假。除了一点省油的追求,他确实没得挑,但油耗在我听来也是个谜。那天他给我算了一笔账,一百公里得八升油,算下来每公里油钱得四毛多。其实这也是个估算,但我觉得挺可能的。可我心里在想,既然是CVT,油耗不应该不明显低点吗?但实际体验却是顿挫感很重。每次加速,车就像卡壳似的,提不起劲,尤其在市区堵车时,那种油门响应还能忍受,但一旦走得快点,顿时感觉不平顺。

我一个亲戚买雷克萨斯2.0排量不代T配CVT不到26万买到“猫腻”,用车体验却令他后悔不已又花8万换电池版省油车令人唏嘘-有驾

他还跟我抱怨,特别是在高速跟车的时候,车子总给他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像那种没抓稳的状态,心里觉得不安全。他自己还说:我花了26万买这样的车,要我说,这车才不省油呢,油耗还高!顿挫又严重。我在想:这难道是CVT的锅?还是雷克萨斯调校的问题?也许是厂家为了静音牺牲了响应。

其实想想,雷克萨斯在研发流程上,产品设计很细致,但车子不可能完美。比如配备那台1.8T或2.0T发动机,加上CVT,设定荣誉优先还是动力优化?我猜还是偏静音和省油吧。这个或许也是‘没有完全考虑驾驶乐趣’的一个原因。

聊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转折点来了。他这次冲动似的又跑去4S店,换了一辆看似一样的车——外观几乎一样,但其实是带一个小电池的版本。不能充电,电池只是个省油神器。他还花了8万,升级到所谓的省油版。我刚才翻了下他的相册,看到那车,内饰还挺好的,但配置比之前的那辆还要差,屏幕更小了、车机更烂。

我一个亲戚买雷克萨斯2.0排量不代T配CVT不到26万买到“猫腻”,用车体验却令他后悔不已又花8万换电池版省油车令人唏嘘-有驾

他那会还问我:这车好吗?我支支吾吾,反问:你这掺杂电池的车,油耗到底好不好?能省多少?他自己也说不太清,就觉得也许用一下会省油吧。那我就想,这省油有没有那么虚?其实我心里早有猜测,大概也就那样子。没细想过,可能这个版本只是个节能的噱头,真正能省油的,还得看发动机、变速箱调教是不是到位。

他还算有点选车不走心的嫌疑。买之前,问了有没有必要换电池版。我说:你是不是觉得MPV或者SUV在油耗上差不多,但电池版看起来很酷?他说:是啊,听说电池省油。电池在这里起的作用更像个虚拟节能点缀,实际效果可能没那么明显。——(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记得,有个修理工跟我说过一句:这新车的音响效果真打击信心。那个车机界面操作别说比苹果还慢,声音还不饱满,一首歌放进去感觉像从钱包里掏出来的劣质片。

我一个亲戚买雷克萨斯2.0排量不代T配CVT不到26万买到“猫腻”,用车体验却令他后悔不已又花8万换电池版省油车令人唏嘘-有驾

这让我开始琢磨,为什么同行里都在说:雷克萨斯这个价位,音响还能差成这样?同价位的本田、日产,音响都比它强一截。这是不是说明:在某些零部件上,雷克萨斯在国内的口碑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黄金?还是说他们太偏重静音和舒适,忽略了娱乐体验?。

你说是不是无奈?这车我也试了一下,真心算不上奢华,但购买时还行,但用起来就各种不顺心。比起我那台国产2.0T,配采埃孚8挡变速箱(我开了四年,油耗还能保持在6升左右,城市+高速混合),这车明显在动力反应和调校上不够灵敏。

可是啊,你知道吗?我也得承认一个点。雷克萨斯的工艺确实比国产车要细腻多了,尤其是做工方面,手感和细节处理很用心。这几年我身边朋友买的国产车,比如某些品牌,也在追求用料升级,但总体体验加速还是差点意思。尤其是变速箱成熟度,没法比。

我一个亲戚买雷克萨斯2.0排量不代T配CVT不到26万买到“猫腻”,用车体验却令他后悔不已又花8万换电池版省油车令人唏嘘-有驾

(不过我一直在纠结,是不是我对驾驶体验要求太高了?很多人其实更看重开得省心和安静)

话说回来,电池省油车真能省油?我觉得这个还得再观察。要不然,是真省油,还是在把油耗问题包裹在电池上,虚晃一枪。

终归,买车这事,真是一场理性+感性的战斗。你觉得,这种貌似先进的外观和节能配置,能持续多久?还是说,只是因为现在车市竞争激烈,厂家都在拼噱头炫耀?

我一个亲戚买雷克萨斯2.0排量不代T配CVT不到26万买到“猫腻”,用车体验却令他后悔不已又花8万换电池版省油车令人唏嘘-有驾

我倒真想知道,你觉得,省油只靠电池带来的那点效果,值不值得花8万去追求它?。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