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刷到一个视频,是关于6月27号在海南高速上发生的事儿,当时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视频里呢,有个骑摩托车的游客在高速上跑着,结果被一辆“私家车”给拦下来了。
那个“私家车”车主说自己是交警,还真的亮了一下警服。
然后呢,就是一番口头教育,顺便把摩托车主的证件给扣了,让她从下一个路口下高速。
这个视频啊,转发量都快8000了,评论更是超过2万条,当时真的挺火的,大家讨论得可热闹了。
说起来,摩托车上高速,在海南那边确实是不允许的。
你想想啊,高速公路那车速,呼啦啦地就过去了,车也多。
摩托车呢,相对来说没那么稳当,要是真出了点啥事儿,那后果简直不敢想。
我记得《海南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里就明确写了,行人、非机动车、牲口拉的车、摩托车、拖拉机这些,都是不让上高速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交警去管这事儿,那是完全没毛病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当时我看到视频,心里还嘀咕,在高速上多待一秒,危险就多一分,这种紧急情况下的执法,好像也能理解。
不过呢,我看到有些网友就提出了异议,说摩托车上高速确实不对,但你把车逼停在高速上,这本身是不是也有问题啊?
我当时就想,这问题提得好啊。
咱们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九条确实有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能随便在高速公路上拦截检查行驶的车辆,除非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紧急公务。
但是呢,要是直接就得出结论说,那些违规上路的摩托车不能被拦下来,我觉得这理解可能有点偏了。
你想啊,第六十九条它是有个前提的,那就是你开的车本身是合法合规的,至少一眼看上去没什么问题,这种情况下,肯定不能随便把你拦下来检查。
但是对于那种“大摇大摆”就违法上高速的车,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在高速上狂奔,然后啥都不做吧?
那样不更危险吗?
所以,在我看来,这次“便衣”交警的初衷是好的,他想保证大家的安全,拦停那个操作,我觉得大方向上也没啥原则性的问题。
但要说执法过程,嗯,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
首先,人家当时没穿制服,也没开警车,这让游客一下就懵了,搞不清到底是不是交警。
咱们老百姓心里啊,总觉得执法人员就得穿得规规矩矩的,亮明身份,这样才让人觉得公正透明,心里也踏实。
其次呢,他只是随便亮了一下警服,没亮证件,这个就有点不严谨了。
难怪好多网友都在吐槽这个点。
还有啊,执法的时候语气好像也有点冲,沟通解释得也不太够,很容易让人觉得不舒服,产生抵触情绪。
昨天晚上,我看到儋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对这事儿已经出了通报说明,前前后后交代得更清楚了。
从通报的字里行间,我感觉他们也挺肯定这位交警的,毕竟是“非工作时间”遇到了违法行为,还能主动去管。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警察叔叔阿姨们都得上班时间才管事儿,下班了就可以装作没看到,那咱们老百姓肯定不答应啊。
所以这么看来,纠结是执法程序更重要,还是安全初心更重要,那肯定是安全更重要啊。
要是这次的事儿,让以后的警察遇到违法行为都变得畏手畏脚的,那最后吃亏的还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吗?
当然了,海南毕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每年都有好多好多游客来玩儿。
所以,树立一个好的执法形象,规范执法行为,这事儿真的很重要。
我觉得好的执法,就应该让那些守规矩的人觉得公平,让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懂得敬畏,也让旁边看着的人觉得文明。
我希望啊,咱们海南以后的执法能再人性化一点,方式再柔和一点。
也希望来海南旅游的朋友们,都能自觉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
毕竟,不管去哪儿,总不能为了拉拢人气就放弃法律的底线吧。
只有咱们游客和执法人员都好好配合,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交通环境。
哎呀,说到底,这事儿本质上就是大家对法治建设能更精细化的一种期待吧。
海南现在正在建设自贸港呢,既要对安全底线零容忍,也要把执法这门艺术“绣”得更漂亮。
只有在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之间找到那个最好的平衡点,才能让执法既严格规范又文明,也让被执法的人心服口服。
---
信息来源:
《海南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九条
儋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相关通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