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这名字,搁以前,脑海里蹦出来的可能还是“小面儿”。
可现在,它要“卖崽”了——预备把汇凌零部件公司那51%的干股拱手让人。
汇凌,跟江淮搭伙过了廿年,也算“扛枪的弟兄”了。
眼下,老伙计要各奔东西,这当口儿,绝非单单是买卖上的龃龉。
汇凌零部件公司,主营的是汽车尾气排放那一摊子事儿。
搁在烧油的年代,那可是金饭碗。
可如今,电车大军压境,还用得着排气管?
直接电机一脚踹,既干净又利索。
你兴许会说,那汇凌不能改弦更张吗?
症结就在这儿。
转型哪是挠痒痒那么简单?
汇凌2024年营收摸到1.35个亿,净利润堪堪一百零几万,瞧着还过得去。
可到了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才五千多万,直接栽跟头,倒赔了150万。
这账面,赤裸裸地摆着,告诉你,日子不好混了。
新能源车对老派零件的需求断崖式下跌,可不是说着玩的。
企业往日的“压舱石”现在成了烫手山芋,竞争力滑坡那是跑不了的。
江淮汽车的处境也够呛。
2025年4月销量同比跌了3.55%,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更是惨兮兮,同比缩水35.78%。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别忘了,这可是响当当的老牌车企啊!
一度也是风头无两,现在却在新能源的浪潮里扑腾。
有人也许会说,江淮这是“刮骨疗毒”,死磕三电技术,没啥毛病。
这话不假,可问题是,动刀子就一定能痊愈吗?
要知道,现在的新能源赛道,那是诸神混战。
比亚迪、特斯拉这些大佬,哪个是好惹的茬儿?
江淮想突出重围,怕是难于登天。
江淮也在摩拳擦掌,寻思着转型,跟华为牵手,搞高端智能新能源车,跟大众集团你侬我侬,深化战略合作,甚至还跟蔚来汽车暗送秋波。
听着热乎劲儿十足,可效果咋样,还得走着瞧。
毕竟,合作这码事,不是光靠嘴皮子,还得看谁能真正把牢核心技术。
当我们想当然地把原因归结为“反应迟钝”时,是否忽略了另一个至关紧要的因素?
那就是老派车企的基因问题。
燃油车时代,大家铆足了劲儿比拼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玩意儿。
但到了新能源时代,比的是电池、电机、电控,外加智能化。
这压根儿就是换了赛道。
老派车企想适应新的玩法,就得彻底洗脑,重塑运营模式。
与普遍认知相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换代,更是文化上的扬弃。
老派车企往往有着积重难返的官僚做派和因循守旧的思维,这在创新和变革面前,是致命的。
他们习以为常的是照章办事,图的是稳妥,但新能源时代,要的是颠覆和破局。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把老派车企打死。
他们有着丰厚的造车经验,有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这些都是宝贵的家底。
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些家底转化成优势,而不是成为转型的绊脚石。
这场股权转让,放在整个汽车产业变革的大棋局里看,就更有嚼头了。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冲破40.9%,这意味着啥?
意味着老派供应链正在遭遇“釜底抽薪”。
传统汽车零配件商,要么改弦更张,要么鸣金收兵。
没有折中的选项。
有人选择在智能化和新能源赛道上策马狂奔,但也有人选择断腕止损,黯然离场。
汇凌零部件公司,或许就是后一种。
这并非说汇凌不行,而是说,在时代的大潮面前,个人的力量终究是螳臂当车。
末了,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江淮汽车本身。
这家老字号车企,未来会何去何从?
是成功突围,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翘楚?
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逐渐湮没?
我们且走且看。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场变革,对于江淮而言,是一次关乎生死存亡的豪赌。
而汇凌的“易主”,仅仅是这场豪赌的开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