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神话就这么破了?
拿到十月份纯电车销量榜单的时候,我来回看了三遍,Model Y的名字居然真的没在前五。一万九千多台的成绩,放在过去怎么也是个能打的,现在这个数据,直接被挤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个市场,真是一天一个样,刺激。
榜首那个位置,依旧是那个不怎么讲道理的五菱宏光MINIEV,一个月轻轻松松卖掉六万多台,对,你没看错,六万多。这数字后面跟着的是个叫星愿的新面孔,四万四的销量,看起来也不是善茬。最让我意外的还是小米,那个叫YU7的,一下子干到了三万三千多台,排第三。看来雷军这回是动真格了,不是随便玩玩。以前大家总觉得造车是多高的门槛,现在看来,跨界进来的人反而把桌子给掀了。
消费者的心思也确实变了。以前买车,尤其是电车,总要谈谈品牌,聊聊未来感。现在呢?大家好像更关心这个月电费多少,停车位好不好找。所以你看销量榜前二十里,一堆叫不上名字的小车,什么熊猫、奔腾小马、缤果S,一个个卖得飞起,价格都挺亲民,主打一个代步实用。它们没什么复杂的智能驾驶,也没有零百加速的噱头,就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从家到地铁站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种务实的态度,反而成了市场的硬通货。
十几万到二十万这个区间,简直就是绞肉机。海鸥和长安Lumin这种老面孔还能靠着性价比稳住两万多的月销,已经算很不容易了。更多的是像海狮06EV、小鹏MONA M03这些新来的,一万六千多台的销量咬得死死的,谁也不让谁。一款车的配置稍微差点,或者定价高了那么几百块,下个月的排名可能就得掉十几位。在这里,没有什么品牌光环,只有赤裸裸的产品力厮杀,每家车企都绷紧了神经,走错一步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比亚迪的元PLUS和海豹06EV能守住八千多的销量,靠的都是前几年攒下的口碑,真不容易。
反倒是二十万往上的市场,开始有点意思了。Model 3还在那撑着,蔚来的ES8和理想的i6、i8证明了国产高端不是个笑话,它们用服务和对家庭用户的理解硬生生啃下了一块市场。宝马的i3、iX1也在榜单上,但一千多的销量,更像是一种姿态,告诉大家我也在场,可这声量实在是有点小。倒是有些之前被看好的车型,比如智己L6和极狐阿尔法S5,一个月就卖一两千台,高不成低不就的,卡在中间特别难受。想往上走,品牌力还不够,想降价吧,成本又摆在那,实在是进退两难。
这么看下来,整个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那种蒙眼狂奔的状态了。头部玩家开始固化,但随时有被颠覆的危险;中端市场打成了一片血海,没点真本事根本活不下去;高端市场则在重新定义什么是豪华。曾经我们以为,电动车的未来就是特斯拉的样子,现在再看这张榜单,才发现根本没有标准答案。
以前大家总问,谁会是下一个特斯拉?现在这个问题好像已经过时了。或许根本就不会再有什么下一个特斯拉了,只有在泥潭里各自挣扎,想尽办法活下去的一个个品牌,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