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您稍微关注一下汽车市场,特别是新能源车,您会发现一个名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就是华为。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华为不是一家做手机和通讯设备的公司吗?
怎么现在好像到处都在谈论“华为汽车”?
其实,这背后正在发生一场可能改变整个汽车行业格局的大事。
这已经不是一两家车企和华为合作那么简单了,而是一个由足足16家汽车制造商,计划推出超过40款新车的庞大联盟正在形成。
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全面搭载华为最新的“乾崑ADS”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座舱”系统。
这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各大门派,突然决定联手修炼一门绝世武功,准备在江湖上掀起一场巨浪。
咱们先来弄明白,这个“乾崑ADS”和“鸿蒙座舱”到底是什么。
说白了,乾崑ADS就是汽车的“驾驶脑”,负责怎么开车,怎么应对复杂的路况,目标是让汽车能自己开,而且开得比人还好、还安全。
而鸿蒙座舱,就是汽车的“交互魂”,负责车里的所有屏幕、娱乐系统、语音控制等等,让您在车里感觉就像用一个超级流畅的智能手机一样方便。
这两样东西,就是华为拿出来吸引各大车企的核心技术。
那么,究竟都有谁加入了这个“华为朋友圈”呢?
这个名单拉出来,确实挺让人惊讶的。
首先是和华为关系最紧密的“鸿蒙智行”家族,这里面有大家已经很熟悉的赛力斯问界系列,从最早的问界M5,到现在的M7、M9,可以说是华为智能汽车理念的先行者。
还有奇瑞汽车合作的智界品牌,像智界S7、R7,也都是深度合作的产物。
这些品牌,从车的设计阶段华为就深度参与,可以说流淌着最纯正的“华为血液”。
除了这些“亲儿子”,还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盟友”,他们采用的是所谓的“HI模式”,也就是“Huawei Inside”,把华为最强的“大脑”和“灵魂”装进自己精心打造的躯体里。
比如长安汽车旗下的阿维塔,很早就和华为合作了。
还有东风汽车旗下的高端品牌岚图,最近推出的新款梦想家MPV,就因为搭载了华为的技术而备受关注。
深蓝汽车、北汽的享界和极狐品牌,也都在这个阵营里。
这就像是各大电脑厂商,虽然品牌不同,但都愿意用最好的英特尔芯片和微软系统,来保证自己产品的性能。
最让人意想不到,也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国际豪华品牌奥迪的加入。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奥迪在中国的一汽奥迪、上汽奥迪几乎全系新车型,包括纯电动的Q6L e-tron和燃油版的A5L,都决定采用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
要知道,奥迪作为德国百年豪华品牌,一向以技术为傲,这次却选择全面拥抱一家中国科技公司的技术,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背后的信号非常明确:在汽车智能化的新赛道上,谁的技术更先进、更符合市场需求,谁就能赢得尊重,即便是曾经的老师,也需要向学生学习。
除此之外,像广汽传祺、江淮汽车,甚至以硬派越野著称的比亚迪旗下的方程豹,以及猛士、五菱等等,都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
这张合作网,覆盖了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上百万的豪华车,从轿车、SUV到MPV,几乎把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玩家都囊括了进来。
那么,这么多车企集结在一起,到底想干什么?
他们凭什么敢说要提前“结束”自动驾驶的比赛?
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实际上非常关键的计划:“300亿公里数据里程”。
我们都知道,自动驾驶技术要想成熟,光靠工程师在实验室里写代码是不行的。
它就像一个新手司机,必须实际上路去开,去经历各种各样的情况,才能成长为老司机。
比如下雨天路滑怎么办,前面突然有车急刹车怎么办,旁边有外卖小哥不守规矩地穿行怎么办。
这些成千上万种真实的、复杂的路况,就是喂养人工智能系统最好的“养料”。
华为的算盘是这么打的:靠一家公司自己去采集数据,太慢了。
但是,如果这联盟里的几十款车,未来几年能在全国卖出几百万辆,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假设到2026年,路面上跑着200万辆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的汽车,每辆车一年开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跑个一万五千公里。
这样算下来,一年就能产生300亿公里的真实驾驶数据。
这个数据量是极其恐怖的,它相当于把地球上可能发生的大部分驾驶场景都“看”了一遍。
有了这些海量数据的支持,华为的智驾系统就能以比任何对手都快得多的速度进行学习和进化,快速地从目前主流的L2、L3级别(驾驶员需要保持注意力的辅助驾驶),跨越到真正可以解放手脚的L4级别(在大部分情况下车辆可以完全自己负责驾驶)。
这是一种用规模优势和数据优势,来实现技术降维打击的策略。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每个参与者的表现也很有意思。
比如,阿维塔虽然起步最早,但似乎在市场推广上有些保守,没有完全发挥出先发优势。
而后来者东风岚图,则显得非常积极,紧紧抓住华为的热度,新车一上市就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这说明,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光有好的技术还不够,还得会吆喝,会抓住市场的脉搏。
而奥迪的决策,则更像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型。
它看得很清楚,未来的汽车竞争,核心就在于智能化。
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苦苦追赶,不如和最强的伙伴合作,保住自己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的地位。
相比之下,一些反应稍慢的传统大厂,比如原文中提到的一汽,就显得有些可惜,错过了与华为合作打造超豪华品牌的黄金机会。
总而言之,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仅是几十款新车的发布,而是一场由中国科技企业主导,联合整个汽车产业链发起的智能化革命。
它正在模糊科技公司和汽车公司的边界,重新定义汽车这个产品。
未来几年,我们买到的车会越来越像一个“带轮子的智能终端”,而这场由16家车企和华为共同掀起的浪潮,无疑将深刻地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出行生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