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露天矿山正迎来绿色化与智能化的双重转型。作为矿山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伯镭科技凭借在电动无人驾驶矿卡方面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逐步确立了其在智慧矿山建设中的领先地位。行业数据显示,该公司不仅在电动无人矿卡交付数量上位居行业首位,也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多场景、规模化部署的自动驾驶企业。
据低速无人驾驶产业联盟近期发布的《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版)》统计,截至2025年8月,中国露天矿区无人驾驶车辆累计交付约4800台。在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伯镭科技在电动无人矿卡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其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已获权威机构认可。
来源:《中国矿区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版)》
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矿山自动驾驶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国已有20余个矿区实现无人驾驶车辆部署规模超过50台,华北与西北地区成为主要应用区域,占比合计超过60%。伯镭科技自2018年进入该领域以来,坚持纯电路线,并在河南洛阳钼业启动行业首个电动无人驾驶矿卡商用项目,将“电动化+无人化”整合应用于真实作业环境。
在技术路径上,伯镭构建了覆盖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车辆控制与能源调度的端到端系统。其自主研发的AI感知算法与智能调度平台,逐步体现出“具身智能”特性——系统通过实际运行不断优化决策能力,实现从车端到云端的闭环进化。
针对北方矿区普遍存在的续航短、补能慢、低温性能受限等痛点,伯镭推出“无人驾驶+无人换电”综合解决方案。该系统可实现6分钟快速换电,结合智能调度算法自动规划最优换电路径,显著提升车辆出勤率与能源利用效率。值得关注的是,伯镭是业内少数实现“无人矿车—大电量电池—换电站”全链路协同设计的企业,其方案在多个大型矿区已部署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无人驾驶车队。
从系统架构看,伯镭的解决方案呈现出“泛在机器人”特性,通过车、站、云、网的多智能体协同,构建出覆盖矿山运输全环节的机器人网络。该系统不仅包括无人驾驶矿卡,还整合了无人换电站、远程监控平台与智能调度中枢,实现了从单机智能到系统智能的跨越。
近年来,伴随《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智能矿山发展指引》等政策陆续出台,矿山智能化与低碳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伯镭科技先后在新疆天池能源露天煤矿打造西北地区首个电动无人矿卡示范项目,在内蒙古大唐项目落地行业首个“双无人”运营模式,并在南方水泥矿场完成建材行业首批新能源智能运输系统部署。
实际运营数据表明,采用伯镭的换电模式后,相比充电方案可减少约30%的车辆投入,同时显著降低基础设施改造成本与长期运维压力。在北方某大型露天煤矿的常态化运营中,纯电矿卡在能耗与排放方面均表现优异,为矿山客户带来可观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随着矿山自动驾驶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伯镭科技通过端到端的技术体系、具身智能的演进路径与泛在机器人的系统架构,持续推动矿山运输向无人化、电动化与智能化升级。未来,该公司表示将继续完善全国换电网络布局,深化算法创新,为行业提供更高效、绿色的整体解决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