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开车走过山东,不管从济南往东还是从潍坊到青岛,沿途都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
整个厂房一排排耸立着,烟囱也差不多全都排成一片,风一吹,空气里竟带着点橡胶的味道。
有人开玩笑说:“山东的轮胎厂,比奶茶店还多呢。”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在全国超过三万家轮胎企业中,山东的占比超过了四成,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实力。
几乎所有你能说得出的轮胎品牌,比如玲珑、赛轮、森麒麟、三角、浦林成山,这些名字都来自这片土地。
全球轮胎行业瞧中国,咱们中国轮胎得看山东。
01
不少人都不太相信,山东的轮胎产业竟然是“沿着铁路发展起来的”。
上个世纪初修的胶济铁路,从省城济南一直铺到青岛港,全长三百多公里,这条老线路不仅连接了城市,还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工业带子。
要是你今天搭高铁沿着这条线一路向东跑,越接近海边,轮胎厂反而越挤越多。
济南有双星,潍坊出名的有昊华和浦林成山,东营则是橡胶制品的重镇。而青岛、烟台、威海这些地方,更是汇聚了国内最厉害的轮胎品牌。
山东之所以这么“拼”,主要是因为这边的产业链实在是太齐全了。
在山东,橡胶、炭黑、钢丝、石化原料、机械模具、港口运输这些轮胎生产的关键要素,都能搞到最合适、最划算的方案。
从石油炼制到橡胶配比,从轮胎设计到出口贸易,几乎都能在省里搞定一站式搞定。
这在全国范围内可是唯一的,没得比。
02
嘿,很多人一知道山东轮胎厂多,但却不知道,这些企业的实力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到了2025年,英国Brand Finance公布了全球轮胎品牌价值排行榜,榜单上的前25名中有6个来自中国,里面有4个是在山东,占了三分之二的份额。
青岛赛轮排在全球第10位,品牌价值达9.04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一个跻身世界前十的轮胎品牌。
烟台玲珑排到第12位,青岛森麒麟位居第19,威海三角则落在第25名。
它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并不是省里的同行,而是像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这些国际知名品牌。
只靠品牌力度还远远不够,还得看“真金白银”的盈利状况。
根据《中国橡胶》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前十家轮胎公司中,山东占了七席。
双星集团实现了266亿元,赛轮达到了255亿元,玲珑则有201亿元,三角、浦林成山、森麒麟、昊华也都迈入了百亿级规模。
换句话说,全国轮胎行业一半的产值,都集中在山东这片土地上。
再仔细瞧瞧产品结构,从飞机轮胎、工程机械轮胎,到卡车乘用车胎,再到自行车轮胎,山东几乎涵盖了整个系列,甚至连载全球大飞机用的民航轮胎,也能看到青岛森麒麟的身影。
03
轮胎这个行业表面看起来挺粗犷,不过实际上却是个挺高端的科技领域。山东之所以能够崛起,靠的可不只是运气,而是靠“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战略优势。
科研,就像山东轮胎的“根基”一样扎实,支撑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可以说是咱们全国橡胶产业的“脑袋”,智囊团似的存在。
在国内轮胎制造企业中,很多总工程师、研发主管以及技术骨干,基本上都是从青岛科技大学走出来的。在行业里,人们习惯说它是“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
再配合石油大学(华东)、山大、哈工大(威海)这些高校的科研支撑,山东轮胎在技术储备和创新能力上,算是远远领先于其他省份了。
在这里,很多关于智能制造、低噪音节能,以及绿色原料配方的创新,都源自这个起点。
森麒麟的“AI智能制造系统”和玲珑的“云工厂”,都是把轮胎行业真正变成“数智化”的标杆例子。
地面上有油,底下藏着煤炭,天然的资源优势就这么摆在那儿,特别有感觉。
轮胎的主要原料离不了石油和煤化工,而山东正好是中国的重要能源省份,胜利油田、兖矿、齐鲁石化、裕龙岛石化……这些都遍布那儿。
可以理解为:山东的轮胎厂, upstream自己炼油、自己供料,运输距离短,原料价格也比较稳,制造成本自然就相对低一些。
更关键的是,山东还是一个港口众多的大省。
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这几个都是国际水平的深水港喽。因为天然橡胶大部分得靠进口,所以山东可以直接从港口卸货,第一时间供应企业,运输链条又短,效率那叫一个高。这就是所谓的“地利”条件啦。
规模效应让成本不断往下走,轮胎属于那种典型的规模化生产行业,生产的量越大,单件的成本也就越低。
山东提前就搞出了集聚效应,潍坊、东营、胶州、威海差不多变成了“轮胎走廊”一般的存在。
原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商、模具厂和包装厂都挤在一块儿,聚在一起。
比如说,一家模具厂白天给森麒麟供货,到了晚上又能转头为浦林成山提供配件。
物流、配套设施以及人力资源都能互相利用,这种集群模式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不是一个省份单打独斗就能模仿得来的。
正是这样的“滚雪球”式规模效应,让山东轮胎的竞争力逐年增强。
04
曾经,山东轮胎被调侃为“世界的代工厂”,好多外资品牌都在那儿建工厂,比如倍耐力在济宁、横滨在潍坊、东洋在诸城、固铂在青岛。
这些企业的到来,反倒变成了山东的“老师傅”,带来了设备、管理经验和标准规范。
如今,局面全都变了个样。
现在中国的轮胎品牌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反击了,山东的企业们可算是扬眉吐气,挑起了大旗。
玲珑轮胎在塞尔维亚、泰国、印尼都已设有工厂,年产能超过9000万条,布局横跨四大洲。
赛轮集团在越南投资建厂,生产基地已搞起来,产品远销超过一百四十个国家和地区。
森麒麟顺利获得了欧美一线汽车品牌的配套资格,连特斯拉和奔驰的供应链都跑得了。
以前都是别人到中国设厂,现在轮胎企业在山东开厂,走向海外了。
从帮别人贴牌到打造自有品牌,从靠价格比拼到靠技术较量,鲁系轮胎的身份已经彻底转变了。
05
山东人做生意,一般来说不太爱张扬,不像南方那些企业喜欢讲故事、炒概念,鲁商大多就是低调务实。
这方面,在轮胎行业表现得特别明显,没有太多高调的宣传,也很少打广告做铺陈。
不过他们的产品,悄无声息地在全球几千万辆车上跑着。
森麒麟的创始人苗鸿冰曾提过:“这行做轮胎,靠的可不是炒作,是真跑出来的实力。”
这句话,差不多就能体现山东轮胎这帮人的态度了。
他们更喜欢花时间琢磨胶料的配比、模具的精度以及胎面纹理这些实在的东西,而不像在资本市场上扯些概念。
这么脚踏实地,正是这个行业中最难找的品格。
06
提到山东轮胎,不仅仅是讲一个产业,更像是在照见中国制造的一个窗口。
这帮靠着“手里的油、脑里的数”干活的人,把一块块黑乎乎的橡胶,转变成了中国制造的骄傲。
他们并没有互联网大佬那样的张扬,也没有新兴产业的火热,但每一条轮胎,都是他们一寸一寸走出来的自尊。
有人说,汽车是当代工业的顶峰,而轮胎则是这个皇冠的坚实根基。
在这块基础上,最引人注目的四个字就写着——山东制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