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在逛二手车市场的时候,心里都会犯嘀咕。
放眼望去,一排排的车子都跟新的一样,车漆亮得能照出人影,内饰干净得连个脚印都找不到,里程表上的数字也特别好看。
可再一看价格牌,心里就更纳闷了,怎么比新车便宜那么多?
有的甚至直接打了五折六折。
这时候,车行的老板总会笑呵呵地凑上来说,这是“美女一手车,平时就上下班代步,保养得特别好”,听得你心里直痒痒,感觉今天真是捡到宝了。
但您有没有想过,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背后会不会是个大坑呢?
这里面的水,可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得多。
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价格又格外诱人的“九成新”二手车,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经历过严重交通事故后,被修理厂“高手”们精心包装过的“重度修复车”。
这绝不是吓唬人,而是行业内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有行业内部的数据大致估算过,在一些不够规范的市场里,每十辆车中,可能就有两三辆动过“大手术”。
这些车可能在事故中被撞得面目全非,车身结构都受到了严重损伤。
但在一些技术高超的修理厂里,通过切割、焊接、拉伸、抹腻子、全车喷漆等一系列操作,它们就能“重获新生”,摇身一变,成为我们看到的那台让人心动的“精品车”。
为什么说这种车开着危险呢?
我们得先明白汽车是怎么保护我们的。
一辆车最核心、最关键的安全保障,并不是我们平时总听说的安全气囊或者保险杠,而是藏在车漆和钢板之下的车身骨架。
您可以把这个骨架想象成我们人体的骨骼,它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强壮程度。
车子的“骨骼”主要就是车底那两条粗壮的纵梁,以及支撑车顶的A柱、B柱和C柱。
A柱就是前挡风玻璃两边的斜梁,B柱在前后车门中间,C柱则在后挡风玻璃两侧。
这些部件在汽车出厂时,都是用高强度的钢材,通过大型机器一次性冲压成型,再由精密的机器人进行焊接,构成一个坚固的“笼式车身”。
这个“笼子”的作用,就是在发生猛烈撞击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抵抗变形,保证驾驶舱的空间,为车内人员留出宝贵的生存空间。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台车的B柱在事故中被撞断了,修理厂是怎么修的?
他们会直接用切割机把撞坏的那部分切掉,然后再从别的报废车上切割一段尺寸相近的B柱,焊接到这台车上。
这种人工焊接,无论师傅手艺多高,其强度和精度都远远无法和原厂的机器人焊接相提并论。
去年山西就发生过一起真实的案例,一台宝马5系,B柱被切割后重新焊接,然后打着“七折优惠”的旗号在市场上销售。
这种车,已经不能称之为正常的交通工具了,它就像一个披着华丽外衣的定时炸弹。
一旦再次发生碰撞,尤其是在侧面,那个焊接点很可能会瞬间断裂,整个车身会像纸盒子一样被挤压,到那个时候,就算有再多的安全气囊,也可能因为车身结构失效而无法正常弹出,后果不堪设想。
有专业机构分析过,这类车身结构受损的车辆,在发生二次事故时,车内人员的生还概率会急剧下降超过百分之六十。
这哪里是在省钱买车,这分明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安全做赌注。
那么,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既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也没有火眼金睛,到底该怎么才能避免踩进这种深坑呢?
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多一份细心,记住下面这几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就能让那些“画皮车”无所遁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在看实车之前,先给它做个全面的“背景调查”。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我们完全可以花上几十块钱,通过手机上的一些第三方查询平台,输入车辆的车架号(VIN码),就能查到这台车从出厂到现在的全部维修保养记录和保险出险记录。
这份报告就是一面“照妖镜”,是识破谎言的有力武器。
车贩子最喜欢用的说辞就是“就一点小剐蹭,前保险杠喷过漆”。
可您拿到报告一看,一次维修费用就高达几万元,这显然就不是小剐蹭能解释的了。
这里有一个很实用的判断标准:如果单次的维修金额,超过了这台车当时新车价格的百分之三十,那么这台车有很大概率是发生了严重事故,可能发动机、变速箱或者车身骨架都受到了重创。
看到这样的记录,就不要再听信任何花言巧语了,直接放弃,去看下一台。
如果车辆的“档案”清白,我们就可以去看实车了。
到了现场,别急着上车打火听发动机声音,先弯下腰,打开发动机舱,仔细观察贯穿车头下方的那两根最粗壮的钢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纵梁”或“大梁”。
原厂的纵梁上,连接处的焊点是由机器人完成的,所以会呈现出非常规整、大小均匀、略带凹陷的圆形焊点。
如果您看到的焊点是杂乱无章的,有的像鱼鳞一样一片叠一片,有的干脆就是一条长长的、粗糙的焊缝,或者纵梁的表面有明显的敲打褶皱痕迹和后期喷漆的痕迹,那就立刻提高警惕,这表明车头很可能经历过严重的撞击。
这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转身离开,多一句话都不要和卖家说。
同时,也可以顺便检查一下水箱的固定框架,如果框架有变形、褶皱或者更换过的新旧痕迹,也同样佐证了车头有过事故。
接着,我们要学会扒开“外衣”看“筋骨”。
车门框上都有一圈黑色的橡胶密封条,您可以试着用手轻轻地把它扒开一小段。
密封条下面,就是A柱、B柱、C柱的真面目。
在原厂状态下,这里应该是非常平整的钢板,上面同样有一排排整齐的圆形焊点。
如果您在这里看到了重新打胶的痕迹,胶体不均匀、粗糙,甚至有腻子灰或者飞溅的油漆,那就可以百分之百确定,这台车的车身结构动过了。
这说明柱子很可能在事故中受损,经过了切割或者钣金修复,这是动过“大手术”的铁证。
同样的方法,我们打开后备箱,掀开底下的盖板,看看放置备胎的那个坑。
如果底板的钢板上有不自然的褶皱、敲打修复的痕迹或者重新焊接的痕迹,那就说明这台车很可能被严重追尾过,后部的结构已经变形了。
最后,我们再来戳穿“原版原漆”这个最大的谎言。
几乎没有哪个车贩子会承认自己的车大面积喷过漆,他们都喜欢说“全车原版原漆”。
这时候,您不用跟他争辩,拿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功能,贴着车身侧面,用一个四十五度左右的角度斜着照过去,同时观察光线在车漆上的反射倒影。
原厂的车漆非常平整,反射出来的光影线条是笔直、流畅的。
如果光影出现了像水波纹一样的扭曲,或者某个区域的光泽度明显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甚至能看到像橘子皮表面那样的细小纹路,那这块地方就一定是后期重新喷过漆的。
如果全车大部分地方都存在这种情况,那这台车很可能就是为了掩盖某些重大伤痕,而做了“全身美容”。
万一,我们说万一,您真的运气不好,买到了这样一台有问题的事故车,也不要慌张和害怕。
首先要做的就是保留好所有的证据,特别是那份您签字的购车合同,仔细看看上面有没有“保证此车无重大事故、无水泡、无火烧”之类的条款。
如果有,那您就有了最强大的武器。
我们国家有非常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这种商家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欺诈行为,法律给予了消费者“退一赔三”的权利。
也就是说,您可以要求商家退还全部购车款,并额外赔偿三倍的车款。
这样的官司,法院已经有过很多成功的判例,消费者的胜算非常大。
其实,二手车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能让很多家庭用更少的钱实现有车生活的梦想。
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学会如何去选择,把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