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从汽车博主到朋友圈晒车党,全是新能源车主凡尔赛的论调。有的说电车五分钟能跑四百公里,有的吹零百加速三秒能甩掉隔壁的油车三条街。
更夸张的是十一月初乘联会数据,2025年十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大约在52到60个点左右,也就是说路上十台新车里有五到六台都是绿牌。按这个趋势,燃油车怕不是真的要成老古董了?
可奇怪的事情来了。我身边就有老李、老张这类人,2025年还新提燃油车呢,甚至2026年还打算继续开。他们真是因为不懂科技死撑着用老车?还是发现了什么新能源车主不知道的秘密?今天咱就扒一扒,这些坚持开燃油车的人到底咋想的。
第一部分:新能源车都卷成这样了,燃油车凭啥还能卖?
2025年十月数据出来了,全国乘用车总销量大概在238到242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大概在132到140万台。乍一看燃油车快没人买了,但你要是仔细瞧瞧细分市场,就会发现事儿没那么简单。十到十五万的家用轿车销量榜前十里,燃油车还占了六个位置。十五到二十万的SUV市场,燃油SUV前三名的月销加起来,比新能源的TOP3还要多。更牛的是,奔驰、宝马、丰田、本田这些传统大厂的燃油新车,2025年的销量还比2024年涨了呢。
为啥会这样?拿帕萨特来说。这车是上汽大众的主力,2025年一月份单月就卖了25000多台,一直在中高级轿车市场领跑。同期某个新势力造的纯电中大型轿车,续航七百公里,还加装了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结果月销才8000台左右。消费者为啥宁愿选看起来"老掉牙"的燃油帕萨特,而不选高科技的电车呢?
深入了解才明白,来看电车的客户问的最多的就是能不能方便充电、冬天掉电厉不厉害这些问题。但问燃油车的客户,直接关心的是这车毛病多不多、保养费贵不贵。燃油车赢就赢在"确定性"——消费者心里有数,知道自己买的是啥,要咋用。
最关键的是,2025年燃油车根本没停止进步。长城的新哈弗H6搭载1.5T和2.0T涡轮增压发动机,配七速或九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2.0T版本零百加速可以做到7秒多,综合油耗才七点几升。丰田的卡罗拉锐放推出了1.8升智能电混双擎和1.5T涡轮增压的双动力版本,号称既要电车的平顺,也要油车的爆发力。这些技术迭代告诉大家,燃油车远远没有被淘汰,反而成了"稳扎稳打"的代表。
汽车市场像个大碗,新能源是加进去的新菜,但这不代表老菜就该扔出去。新能源冲劲快,燃油车稳当,两种车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消费者在选车的时候,更在意的不是这车是不是最新鲜的科技,而是这车到底适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那些坚持买燃油车的人,到底发现了哪些新能源车"藏不住的短板"?
和很多2025年购入燃油车的车主聊过天,总结出他们最常说的四个理由。这些理由听着平凡无奇,但扎扎实实戳中了新能源车的软肋。
头一个问题就是补能焦虑。燃油车加油五分钟满血复活,电车却得排队等桩。北京朝阳区的老王是网约车司机,他算过笔账特别清楚。开电车那半年,每次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找充电桩,冬天续航直接打七折,充一次电得一个小时起步,比他拉活的时间还要长。后来换回燃油车,三分钟加满油,跑一整天都不带慌的。
数据摆在这儿。截至2025年三月底,全国公开充电桩大概390万台,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了上半年已经达到3680万辆左右。一算账,平均九个多台车去抢一个公共桩。高峰期还得排队,特别是商场停车场、上班地点这些充电需求集中的地方,根本充不上。三四线城市就更别说了,充电桩密度连北上广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就是现实。
第二个问题是极端天气翻车。新能源车冬天续航"腰斩",燃油车却照样稳如老狗。哈尔滨的赵姐是个宝妈,去年开着电车回老家就吃了亏。零下20度的时候,续航从500公里直接掉到200公里,空调都不敢开,孩子冻得直哭。今年换回燃油SUV,零下30度照样一脚油门就走,暖风一开全家暖烘烘的,再也不用挨冻。
高寒测试数据支持她的说法。2025年的冬季测试表明,主流电动车在零下20度环境下,续航保持率大概只有40,也就是说衰减了60。而燃油车只要油箱里还有油,动力和暖气就能一直保证,这是电池物理特性决定的,再先进的技术也改不了。更别说一些偏远地区冬天特别冷,电车根本没法用。
第三个问题让人最头疼,就是保值率崩盘。开三年电车,残值剩下来的钱可能只有新车价的44块钱,燃油车还能卖到新价的55到60。上海倒腾二手车的老李透露,新能源车保值率简直魔幻。某品牌电车新车18万块,开两年残值还不到8万,跌得比股票还快。反观燃油车,像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这种经典款,开三年残值还能保留55到60个点。
原因其实很简单。电池衰减是不可逆的,而且每台车的衰减程度都不一样,二手车商根本吃不准后期还能用多久,只能压低价格规避风险。燃油车就不同了,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些技术百年成熟,二手车商收车的时候心里有数,知道这车还能跑多少年。所以二手行情相对稳定。
第四个问题是技术迭代太快。电车买完没多久就"贬值",燃油车反而"越老越香"。杭州的程序员小刘后悔死了,2024年花25万买的旗舰电车,结果2025年同价位的新车续航从600升到800,自动驾驶从L2直接跳L3,自己那台车瞬间变"老古董"。后来换回燃油车,2.0T加8AT的组合十年都不会过时,开五年照样跑得溜溜的,一点都不卡。
这就是新能源和燃油车的核心差异。电车就像手机一样,一年更新一个大版本,去年的配置今年就落伍。燃油车反而像经典手表,耐用性才是王道,同样的技术方案能用十年二十年不成问题。消费者买车用的就是十年左右,而电车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了这个周期,导致买新电车的人都在赌后续价值,谁摊上技术快速升级就谁吃亏。
第三部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场"对决",到底谁在"打脸"谁?
表面看,新能源车凭借更智能、加速快、用车成本低这些优势,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但燃油车的"韧性"和稳定性,恰好打中了新能源车的软肋。两种车根本没有绝对的胜负,都在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先说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依赖啥。补能便利、续航能力、保值率稳定,这些全都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基础设施完善和政策持续支持。充电桩覆盖率、电池技术突破、产业链成熟度,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搭建,短期内没法覆盖全国。
2025年的充电桩建设确实在加速。财政部下达了超过135亿块钱的节能减排补助,其中充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就占了29亿左右,全国有75个县在搞充电设施建设。但这钱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和农村地区仍然是"充电荒漠"。没有充电桩,再好的电车也得趴窝。
再看燃油车的技术迭代。这玩意儿从没停止过进步。奔驰最新的发动机热效率能达到43,比很多电车的发电效率还高呢。马自达的压燃技术,既能保证动力,也不糟蹋油耗。还有厂商在研发合成燃料,能让老燃油车变成"零碳排"的梦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燃油车的技术迭代没停,只是不像电车那么"激进"而已。
最重要的一点,消费者的需求本身就是多元的。有人追求科技感,愿意为电车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买单,这群人就该选电车。但也有人看重可靠性、便利性和长期使用成本,燃油车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好就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就像手机市场,虽然智能手机占了九十几的份额,但功能机依然有它的用户群体——燃油车就是汽车界的"功能机",而且这个"功能机"活得挺滋润。
有个更深层的原因——中国车市已经不缺车了。消费者买车不再是为了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是为了解决"要哪种"的问题。这时候市场必然会分化,新能源和燃油车会长期共存,谁都替不了谁。非说一种必须淘汰另一种,那就是不理解市场规律。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关于燃油车的疑问,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燃油车最近"翻红",引起了不少讨论。网上有个老问题被翻出来——燃油车污染大,真的不环保吗?答案其实比较复杂。2025年国六B排放标准下,燃油车的尾气污染物比2015年降低了不少,加上三元催化器和颗粒捕捉器,实际排放未必比一些老旧电车更差。特别是考虑到电池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短期来看燃油车的综合环保指数不见得就输了。
还有人问,电车以后充电会像加油一样方便吗?理论上没问题,但需要时间。截至2025年三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有1374万多台,看起来很多,但公开充电桩只有390万台。车桩比还是9.5比1,理想状态应该是3比1。高速公路服务区和三四线城市仍然是短板,没有三五年的发展,燃油车在补能方面的优势不会被打平。
还有个老问题——燃油车技术是不是停滞了?别闹!2025年燃油车正在搞"混动加涡轮加轻量化"的组合拳呢。丰田的Dynamic Force发动机热效率能达到41,马自达的压燃技术既保证动力也不费油。甚至还有厂商在研发e-fuel合成燃料,如果这个技术成熟了,老燃油车直接变"零碳"都不是梦。技术迭代没停,只是方向和电车不一样罢了。
最后一个问题是实用的——2026年买新车,到底选燃油还是电车?答案得看自己。家里有充电桩、主要在城市里开、追求智能体验和自动驾驶,电车就是首选。但如果经常跑长途、住在小城市、特别看重保值率和可靠性,燃油车就是最稳妥的选择。说白了,没有最好的车,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车。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拿别人的建议来衡量自己的选择,那才是真的傻。
结语:燃油车没"凉",它只是换了个方式"活"得更稳
2025年的车市,新能源是"快马",燃油车是"老黄牛"。前者负责冲锋陷阵拓展新疆域,后者负责稳住基本盘不出问题。新能源在增速上绝对压过燃油车,但燃油车的存量消费基数大得多,市场调节的余地也大得多。短期内新能源涨得猛,但不代表燃油车就得出局。
那些坚持选燃油车的人,不是不懂科技,而是更懂生活。他们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明白"可靠"比"新鲜"更值钱。经过一番对比衡量,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我的需求更适合燃油车。这不是落后,这是理性。
2026年,燃油与电动的"共舞"还会继续下去。市场会继续分化,两种技术路线会长期并存。最终的赢家不会是单一的新能源或燃油车,而是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能提供稳定品质、有良好保值率的产品。所以下次再有人嘲讽"还开燃油车?",你可以笑着回一句:"是啊,我的车没那么花哨,但五分钟满油、冬天不怂、开三年保值率比电车高20个点,而且十年都不用担心技术过时,这笔账你咋算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