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新闻,就是那个一直以豪华和英伦风情著称的路虎,也开始在电动车领域发力了。
他们家那款被很多人称为“最美路虎”的揽胜星脉,它的纯电动版本,最近被拍到在德国一个非常出名的赛道——纽博格林赛道上进行测试。
这个消息一出来,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了,一个主打豪华舒适的SUV,怎么跑到专业赛道上去“飙车”了?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名堂,是路虎真的要转型做性能车了,还是在为未来的电动化时代做着什么重要的准备呢?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要把一辆车拉到纽博格林这种地方去测试。
这个赛道可不是一般的赛车场,它全长超过20公里,有一百多个弯道,路面高低起伏非常大,被车迷们称作“绿色地狱”,意思就是对车辆的考验是地狱级别的。
一般的家用车上去跑几圈,可能刹车就过热失灵了,悬挂也可能被颠得七零八落。
路虎把纯电版的星脉带到这里,目的其实非常明确,就是要解决电动车一个天生的“难题”——重量。
我们都知道,电动车因为要装一块巨大的电池,所以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重得多。
新闻里提到,这台纯电星脉的电池包容量接近100千瓦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简单来说,这块电池的重量可能就得有六七百公斤,相当于车里随时都坐着好几个成年人。
这么大的重量,在日常开车时可能感觉不明显,可一旦到了高速行驶或者需要紧急转弯、刹车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巨大的惯性会让车辆非常难控制,对底盘的支撑性、悬挂的调校、特别是刹车系统的性能,都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
在纽博格林这种连续不断的弯道上高速飞驰,就是对这套系统的终极大考。
路虎的工程师们需要通过这种极限测试,来确保这台挂着揽胜标的电动车,在关键时刻能刹得住、转得稳,不会因为体重问题而变得笨拙和危险。
而且,这还不是它经受的唯一考验。
就在几个月前,这台车还出现在了天寒地冻的北极圈附近。
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考验的则是另一项电动车的核心技术——电池和电控系统在极端低温下的表现。
咱们很多人都有经验,手机一到冬天就掉电特别快,电动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严寒中,电池的续航会不会大打折扣?
充电速度会不会变得很慢甚至充不进电?
车辆的动力系统还能不能正常工作?
这些都是未来车主会实际遇到的问题,必须通过实地测试来解决。
所以,从冰天雪地的北极,到充满挑战的赛道,路虎可以说是在用“冰火两重天”的方式,全方位地检验这台全新纯电星脉的可靠性。
说完了这些硬核的测试,我们再来看看这台车本身。
虽然测试车还裹着厚厚的伪装,但还是能看出一些未来的设计方向。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车灯,不管是车头还是车尾,灯组都变得非常细长,看起来比现在的星脉更加锐利,更有科技感。
车身侧面的线条也似乎做了一些调整,车窗的面积看起来更小,轮拱也更突出,营造出一种更低趴、更运动的感觉,有点像现在很流行的轿跑SUV风格。
还有消息说,新车可能会采用无框车门的设计,这可是个提升档次感和时尚感的利器。
当然,最大的悬念还是在车尾,伪装布把后窗遮得严严实实,引起了外界的猜测,路虎会不会大胆地取消传统的后挡风玻璃,完全依靠摄像头和车内屏幕来观察后方情况?
如果真这么做,那将是一个非常前卫和颠覆性的设计。
不过,大家可别被它和燃油版星脉相似的轮廓给骗了。
这台纯电星脉虽然名字没变,但它的“骨架”已经彻底换了。
它诞生于捷豹路虎专门为电动车打造的一个全新平台,叫做EMA平台。
这就好比盖房子,它不是在老房子的地基上修修改改,而是从零开始,用全新的图纸和材料,重新打了一个专门为现代生活设计的地基。
这个新平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更好地布局电池和电机,让车辆的重心更低、空间利用率更高。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路虎的这个新平台,并没有首先用在他们家最顶级、最贵的车型上。
按计划,比星脉更早上市的全尺寸揽胜纯电动版,用的反而不是这个最先进的EMA平台。
反倒是定位更年轻、价格可能也更亲民一些的纯电星脉,成了第一个尝鲜者。
这种做法还挺耐人寻味的,或许是路虎想用一款更受市场关注、销量潜力更大的车型,来打响新平台的第一炮,看看市场的反应。
这个EMA平台到底先进在哪呢?
除了我们刚才说的结构优势,它还支持整车软件的在线升级(OTA),也就是说,未来这台车可以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一样,通过网络下载更新包,来修复一些软件问题或者增加新的功能,而不需要老跑去4S店。
此外,最关键的一项指标是充电速度。
报道中提到,这个平台未来的充电功率有望超过270千瓦。
听到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觉得挺厉害的。
确实,270千瓦的充电功率,和保时捷等一些高端电动车处在同一水平,已经算是相当快了。
但是,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特别是要看看我们国内的电动车市场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就在路虎还在以“超过270千瓦”为目标,并且计划在2026年才推出这款车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一些汽车品牌,在2024年就已经把充电技术玩出了新高度。
比如理想汽车的MEGA,它的峰值充电功率可以超过520千瓦,官方宣传充电12分钟就能增加500公里的续航。
小鹏汽车的800V高压快充平台也已经应用在多款车型上,实现了“充电10分钟,续航三四百公里”的体验。
这么一对比,问题就来了。
捷豹路虎作为一个传统的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本来就稍微慢了一步。
现在虽然拿出了看家的EMA平台,但从充电技术这个关键指标来看,似乎并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先优势。
等到2026年纯电星脉正式上市的时候,我们国内市场的快充技术可能又迭代了,到时候说不定500千瓦以上的充电功率已经成了主流高端车型的标配。
届时,这台姗姗来迟的纯电星脉,除了路虎这个品牌的光环和一如既往的豪华设计之外,还能用什么核心技术来打动已经被各种“黑科技”惯坏了的中国消费者呢?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严峻的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