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慢充接口包含7个端子,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首先,CC端子是用于充电连接的确认,通过它与车身地之间的电阻,车辆控制装置能判断插头与插座是否完全连接。其次,CP端子负责充电控制引导,通过其PWM占空比,车辆控制装置能确认供电设备支持的最大充电电流。L端子则代表交流电源,根据不同的配置,可支持单相或三相的不同电压和电流。NC1和NC2端子均为备用端子,同样支持三相交流电源。N端子为中线,也支持单相和三相的不同配置。最后,PE端子作为保护地线,起着安全保护的作用。
电动汽车之所以需要两个充电口,是因为它们支持两种充电模式: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这两种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接口。在我国,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国标已经统一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接口标准。
快充和慢充有着明显的区别。快充采用直流电直接充入动力电池,而慢充则需要通过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因此,快充接口通常比慢充接口更大,孔数也更多。慢充所需的电流和电压较小,可以直接在民用线路上使用,安装也非常方便。在家充电时,人们通常会选择在夜晚或电网用电低谷期进行,这有助于平衡电网负荷。
另一方面,快充通常使用专门的非车载直流充电机,能满足电动汽车大功率快速充电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快速充电会受到动力电池充电特性的影响。普通动力电池不建议进行快速充电,因为大电流可能会影响电池寿命。总的来说,慢充稳定、安全且时间较长,而快充则迅速省时但要求较高。为了最大化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建议车主在充电时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