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级中大型SUV新选,小鹏G9高阶智驾与空气悬架体验记
三月初,朋友圈里突然有人发了几张2025款小鹏G9的照片,说是刚在展厅看完。那天正好我也路过4S店,想着顺道进去看看。其实小鹏这几年在新能源圈子里混得挺有声色,身边开P7、G6的朋友不少,但说起G9,我脑海里第一反应还是“那个大五座”。可这一回新款改动听说不小——图灵AI智驾全系标配,还有双腔空气悬架直接拉满配置。
外观没啥太大变化,一眼望去还是熟悉的封闭前脸和贯穿灯带,不过据销售讲,这次灯语交互做得更花哨了。比如夜间进车库的时候,大灯能自动变换成一串问候动画,有点像科幻片里的机器人眨眼。我还特意凑近看了下翼子板上的摄像头装饰,那块区域原来以前只是装饰,现在真加上摄像头,不少老车主吐槽过盲区问题,这波算是补齐短板。
尺寸方面倒没什么出入:4891毫米长、1937宽、1670高,轴距2998。这轴距接近三米,在市区停车位就有点尴尬,上次我朋友家的老楼地下室转弯半天才挪出来。不过空间确实大,我坐后排腿部还空着两拳多,就是地台稍微有点隆起,对第三个人来说不是很友好。
内饰部分,这回依旧是三块屏幕布局,中控、副驾各14.96英寸,加上10.25英寸仪表盘。销售吹了一通高通8295P芯片,说算力如何如何强,还支持5G网络、多屏互动。我实际摸了下屏幕切换速度,比去年试驾时流畅不少,而且手机互联也方便许多。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副驾驶那块屏幕用处有限,上次家人坐副驾只会拿来看导航或者刷剧,看久了还有点晕车感。
这代最大的升级,是图灵AI智驾和纯视觉方案,据说识别距离比上一代提升125%,速度快40%。师傅跟我闲聊时提到,他们维修工位最近经常遇到客户咨询“没有激光雷达靠不靠谱”,其实日常城市道路用下来差别不大,但极端天气可能还是要谨慎些。有个老司机王叔前阵子开着上一代去东北,下雪天高速巡航就出现误判,他自己笑称“再智能也怕雾霾和冰雪”。
动力方面,新款分后驱单电机(258千瓦/465牛·米)和四驱双电机(423千瓦/695牛·米)。实际踩油门感觉推背感明显,比某些合资燃油SUV轻快多了。这回官方宣传800V碳化硅平台+S5液冷超充+5C AI电池,理论上补能效率更快。不过售后师傅私底下提醒过,高压平台虽然充电猛,但最好别频繁深度放空,否则长期对电池寿命影响比较明显。他们店里已经碰到两个极限党,把SOC跑到个位数才找桩,每次都吓得维修技师直皱眉头:“哥们儿,你这是玩心跳啊!”
底盘部分值得细品,全系标配德国ViBracoustic威巴克双腔空气悬架,再加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我试乘了一段铺装烂路,从减速带驶过去几乎没有弹跳感,同场一辆同价位竞品SUV抖得厉害。这种高级货以前只在豪华品牌见过,如今二十多万的新势力都给安排上,也难怪老赵他们群里讨论,“以后谁还买传统合资?”
冷门配置倒让我发现一个:2025款增加了一套主动降噪系统。据工程师介绍,高速行驶风噪控制效果提升不少。有一次群友自测,用分贝仪对比新旧车型,新版确实安静3-4分贝左右。也有人抱怨这个功能容易让人忽略周围环境声音,比如紧急鸣笛之类,需要适应一下。
价格暂时没官宣,不过参考现售裸车优惠后23万出头估计,新版应该不会离25万太远。有意思的是,有几个准备置换的小鹏早期用户私信问我要不要收他们的二手旧款,说现在行情波动挺大,如果预算有限,其实淘个保养好的21年或22年初版性价比蛮高——毕竟核心硬件变化主要集中在智驾与底盘,其它体验区别并非想象那么夸张。当然咯,要是不差钱又追求最新科技,那等上市之后再考虑未尝不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