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放大招,豪车税征收从130万降到90万,7月20日执行

我问你个问题,你觉得保时捷会不会突然“变便宜”?

或者换个问法:你刚刚打算提车,一觉醒来,发现得额外交十几万豪车税,你能接受吗?

财政部放大招,豪车税征收从130万降到90万,7月20日执行-有驾

财政部这招来的真不算慢,也不算轻。7月17日公布,7月20日执行,留给车主和车企的缓冲期只有短短三天。关键是,这波“调门”直接把豪车税门槛从130万元打到90万元,10%附加消费税照收不误。

• 以前只要售价超过130万元,才算超豪华;
• 现在,只要超过90万元,就必须老老实实交豪车税。

这三天,大概是揽胜、911、迈巴赫、X6、X5销售顾问们最忙的三天。

他们可能要解释半天:这不是我们涨价,是国家政策变了。

很多人没太意识到这波政策的导向。其实它不是突发,是一次典型的结构性调整,而且几乎是直指欧洲进口高端车。

我查了一下,2023年中国进口汽车总量大概88万辆,其中70%以上来自欧洲,德国、英国、意大利占了大头。进口车型中,售价90万元到130万元的车型比比皆是:保时捷Cayenne、宝马X6、奔驰GLS、奥迪A8L高配、路虎揽胜行政……它们都刚好被卡在“打不打豪车税”这条线上。

财政部放大招,豪车税征收从130万降到90万,7月20日执行-有驾

以前能卡在129.9万元定价的车型,现在必须上调报价或企业自己吞掉税费。选哪一个都不好受。

这对欧洲车企是一次精确打击。

我不是阴谋论者,但在欧盟启动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后不到一个月,我们这边马上就把“进口高端车”这一块精准拉闸,时机的确“巧妙”。

你要调查我国产品补贴,我就收你车税。这逻辑没那么难懂。尤其在当前中欧贸易关系比较敏感的时候,这种政策节奏就显得非常值得玩味。

但除了“反制”,更值得琢磨的是这波政策可能带来什么“替代效应”。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23年,保时捷在中国卖了超9万辆车,占其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Cayenne一款车型就超过3万辆,而且它的成交均价基本都在100万元以上。

这意味着什么?

财政部放大招,豪车税征收从130万降到90万,7月20日执行-有驾

意味着从7月20日起,每卖一台,客户或者厂家都要多掏近10万元。

这不是小钱,尤其是在当下消费趋于理性的背景下,多出来的10万元不是“高净值”就一定不在乎的数目。

它会倒逼很多人把目光移向国产高端新能源。

比如比亚迪仰望U8、腾势D9、红旗E-HS9这类,之前售价刚好卡在90万附近,如果愿意稍微让点利,比如降个3万、5万,那就能稳稳躲开这波税线。而且从配置、智能化程度来看,国产高端新能源确实不输同价位进口燃油车。

甚至,有些车型压根不需要降价,比如:

• 米时捷(仰望U9)目前定价在百万以下
• 飞凡F7定价在60万至80万之间,但高配可挑战传统豪车
• 岚图追光、极氪009也有顶配版本能对标宝马7系

当然,它们目前在品牌影响力上确实还有差距,但这波政策像是一个破局的信号:国产高端的时间窗,真的到了。

财政部放大招,豪车税征收从130万降到90万,7月20日执行-有驾

我昨天刷论坛时,看到一个现象挺典型。

有个帖子说:原本打算提揽胜,现在得多交13万,直接劝退。

下面评论区全是:

“13万我可以换个车系了。”

“仰望都快能提两台了。”

“谁买谁冤。”

很明显,这波新规会制造一批犹豫期用户,这正是国产车切入的好机会。

关键就看哪家先下场。

我猜,比亚迪会是第一个动手的。

它的仰望U8目前定价接近百万,离新豪车税红线只差几步。如果直接官降几万元,就能成为最具性价比的“非豪车”。在税收规则下打价格战,比广告更直接。

财政部放大招,豪车税征收从130万降到90万,7月20日执行-有驾

而一旦它这么干,其他厂商可能只能硬着头皮跟。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促销战,而是一次价格、品牌、税负、定位的全维度洗牌。你敢说,宝马X6真比腾势D9舒服多少?你能说,迈巴赫S450的智能座舱一定比小鹏G9先进?

说不清的地方,就轮到价格做决定。

有人说这波政策是“逼豪车让位”,但我觉得更像是制造“升级下沉”的新常态。

以前是一部分人“够不着”保时捷,现在是保时捷自己“站不稳”。

而这个时候,国产新能源就像一个时机合适的替补球员,满身热汗地冲上球场。

财政部放大招,豪车税征收从130万降到90万,7月20日执行-有驾

问题是,消费者会买单吗?

三天缓冲期,说长不长,但也够思考一件事了:

你掏100万,是为了Logo,还是为了车本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