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一辆理想MEGA在绿灯亮起时突然车底爆燃,10秒内火光吞噬整车。无碰撞、无异物,驾驶者靠应急拉手逃生。这不是电影镜头,而是2025年10月23日的真实事故。四天后,理想宣布召回超1.1万辆MEGA,原因指向冷却液腐蚀导致电池渗漏,极端情况下可能热失控。生命只有一次,理想选择主动出击。可当车主打开App看到“您的车辆在召回名单中”时,焦虑并未消散——他们要换的不只是电池,更是被反复动摇的信任。
这次召回源于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可能腐蚀动力电池与电机控制器的铝制冷却板,引发故障甚至起火。理想在事故后未等官方定论,便基于云端预警数据果断行动,并为相关部件延长至10年或20万公里质保。表面看,响应迅速、措施到位。但深层矛盾早已浮现:自2024年6月以来,MEGA已发生三起起火事件,从地库自燃到高架追尾起火,再到此次无征兆爆燃,每一次都在撕裂“家庭安全车”的品牌承诺。车主质问:我们买的是家,不是定时炸弹。
信任崩塌始于安全疑云,却不止于事故本身。多位车主反映,车辆在频繁使用理想5C超充后,电池被4S店擅自更换,里程不足2万公里便“提前退休”。理想未解释更换标准,也未说明新电池来源与工艺一致性。更令人不安的是,有车主在高速行驶中遭遇突发全车断电,半小时后自动恢复,4S店却无法定位原因。这些“偶发”故障叠加起火风险,让驾驶MEGA从享受科技变为心理负担。原本以“稳”取胜的家庭用户,如今在社区中反复讨论“还能开多久”。
理想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召回,而在于如何回应信任赤字。对比行业做法,蔚能在2021年召回ES8时,不仅公开线束干涉的技术细节,还为每位车主配备专属服务群,全程追踪问题电池流向,并承诺赔偿事故损失;比亚迪在召回豹5时,虽未深度披露设计缺陷,但以“免费换控制器”的硬举措兑现安全责任;特斯拉虽常被动召回,但OTA升级效率极高。而理想至今未公布MEGA热失控的具体路径,未说明5C快充与电池衰减的关联,也未设立专项沟通机制。其“程序性回应”模式,难以平息公众对技术透明的渴求。
信任重建,需要比硬件更换更系统的努力。理想已迈出第一步,但接下来必须打开技术黑箱,向用户说明冷却液选型失误的根源,澄清电芯间距压缩是否影响散热安全,并公开电池更换全流程标准。同时,应借鉴蔚来模式,为召回车主建立专属服务通道,主动推送车辆健康报告,设立第三方检测开放日。安全不是口号,是每一次充电、每一段行程背后的确定性。
当科技冲进家庭生活,企业交付的不只是产品,更是安心。理想MEGA的召回,是一次危机应对的及格线,却远未触及信任修复的及格线。若只修车不修心,再快的超充也拉不回流失的用户。
安全没有归零键,信任一旦烧毁,重启需用透明与诚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