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固态电池开始量产!零下20°不怕冻,新车只要9万,即将上市

中国车企这回真把黑科技电池造出来了! 上汽集团量产装车的准固态电池,在零下20℃的极寒环境下,续航能力仍能保持在90%以上。

劲爆的是,首款搭载这款电池的MG4电动车,价格杀入8-9万区间,对标比亚迪海豚,很快就能买到了。

准固态电池开始量产!零下20°不怕冻,新车只要9万,即将上市-有驾

这次量产的准固态电池,核心突破在于把传统液态电池的电解液含量压缩到了惊人的5%。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电动车,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依赖大量液态电解液传导离子,电解液在低温下会变得粘稠甚至凝固,导致冬季续航严重缩水。

上汽通过干法电极工艺重构了电池内部结构,用接近固态的材质取代了传统“电解液泡电极”的设计。

低温性能是这款电池最硬核的卖点,在零下20℃实验环境中,普通液态电池的续航可能暴跌至50%-60%,实测显示这款准固态电池仍能维持90%以上的续航能力。

这意味着北方车主冬季无需再为续航缩水焦虑:原来开300公里就得充电的车,现在能跑到270公里以上。 解决低温短板,等于让电车真正实现“南北通用”。

准固态电池开始量产!零下20°不怕冻,新车只要9万,即将上市-有驾

首款搭载车型锁定为MG4,作为一款瞄准比亚迪海豚的紧凑型纯电车,MG4原版售价已在10万左右,换上准固态电池后价格仅微调至8-9万元区间。

这一方面源于上汽自有工厂的量产线大幅摊薄成本,另一方面得益于材料革新,采用高导电性锰基正极替代了昂贵的钴元素,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又规避了钴价波动风险。

技术实现路径上,上汽选择了“先固后液”的方案。 传统固态电池之所以难以量产,是因为完全移除电解液后,锂离子在固态电极间的迁移效率会骤降。

上汽创新性地保留5%的电解液作为离子传输“润滑剂”,同时通过干压技术将正极、电解质压成致密薄膜,使电子能在固态介质中稳定传导。 这种设计绕开了全固态电池的工艺瓶颈,率先实现稳定生产。

生产工艺突破是关键推手,干法电极工艺省去了传统涂布烘烤的耗能环节,液态电池制造需将电极浆料涂在金属箔上,再用140℃高温烘干48小时。

准固态电池开始量产!零下20°不怕冻,新车只要9万,即将上市-有驾

准固态电池对混入微量电解液的粉末进行高压压制,再复合固态电解质层,生产速度提升40%,同时避免溶剂污染。 这条生产线已在上汽宁德基地完成调试,每月可供应超1万套电池包。

实际用户体验层面,这款电池并未刻意追求续航数字的夸张提升(CLTC续航约400公里级),而是精准解决用户真实痛点。

目前电动车主流续航普遍突破500公里,配合全国超200万根充电桩,里程焦虑大幅缓解。 低温续航打折才是真正的“隐形拦路虎”。 此次技术直击要害,补齐了续航稳定的最后一块拼图。

锰基正极材料的应用,使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以上(较磷酸铁锂高20%)。 锰在地壳中储量是钴的100倍,原料成本仅为钴的1/20,无热失控风险。

同时,固态介质规避电解液泄漏自燃隐患,穿刺实验中电池无明火、无膨胀。 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双赢。

准固态电池开始量产!零下20°不怕冻,新车只要9万,即将上市-有驾

新电池将快速辐射多款车型,除了本月上市的MG4,上汽荣威、智己的中端车型生产线已完成适配改造。

供应链信息显示,宁德时代提供的固态电解质材料月供货量已达百吨级,足以支撑年产15万辆车的电池需求。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量产能力再次验证:概念技术从实验室到装车,最快仅需18个月。

这场技术落地背后是中国车企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当行业执着于“续航破千”的军备竞赛时,上汽选择回归本质:让电池在真实用车环境下更可靠、更实惠。

9万级准固态电池车型的上市,重新划定了市场对“高品质电动车”的价值标准。#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准固态电池开始量产!零下20°不怕冻,新车只要9万,即将上市-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