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要来抢饭碗?长安汽车放大招!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

“我们的智能化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在2025年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上的这句话,成了整个汽车圈热议的焦点。 就在这场大会上,长安汽车宣布了一个让行业震惊的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

机器人要来抢饭碗?长安汽车放大招!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有驾

长安汽车早在2017年就开始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持续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 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是长安汽车智能化战略的自然延伸。

根据长安汽车在互动平台的披露,公司正联合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工业机器人、门店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场景。

目前正在突破机器人“大脑”“能源”“驱动”等核心技术。 按照时间表,2028年将实现人形汽车机器人的量产下线,2030年后逐步向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拓展。

这一布局与长安汽车的整体智能化战略紧密相连。

2025年2月,长安汽车发布了“北斗天枢2.0”计划,宣布从当年起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 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在智驾维度,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长安汽车还在加速布局飞行汽车等未来产业。

公司计划在2026年实现首款载人飞行汽车产品发布,到2028年实现量产交付。 这些多元化布局显示,长安汽车正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移动出行科技公司全面转型。

机器人要来抢饭碗?长安汽车放大招!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有驾

政策层面为长安汽车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工信部将编制“十五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这种政策引导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

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重庆市已启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提升行动,计划5年内实现营收7000亿元、新增企业800家。 这些政策环境为长安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场数据同样支持这一转型方向。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2025年前4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440万辆,同比增长44%,渗透率达43%。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汽车报废增长周期还没有到来”。 这意味着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形机器人量产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核心零部件突破是关键。

长安汽车需要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才能在2028年实现规模化量产。 从产业链角度看,人形机器人涉及多个核心零部件领域。

长安汽车正致力于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更广泛的安全领域。

到2028年,不仅人形机器人将量产,长安汽车的天枢智驾系统也有望实现全场景L4级功能。 这些技术突破将共同推动公司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机器人要来抢饭碗?长安汽车放大招!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有驾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长安汽车正在研发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wh/kg,满电状态下续航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 这项技术将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随着“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长安汽车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资源来推进技术布局。 新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3087亿元,这种规模优势将有助于在智能化、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实现更快突破。

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布局。

奇瑞汽车近日因天门山测试事件发表公开致歉,承诺将全力修复场地并承担赔偿责任。 这一事件反映出汽车行业对测试安全和责任标准的重视程度在提升。

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新能源车报废量只有13万辆。

这一数字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成长初期,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人形机器人的布局不仅是产品多元化战略,是面向未来的长远投资。

在研发投入方面,长安汽车计划到2028年累计投入20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

公司目前拥有1.8万人的研发团队,在全球建立了16个技术研发中心。 这种持续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机器人要来抢饭碗?长安汽车放大招!计划2028年量产下线人形汽车机器人-有驾

供应链企业也在加速技术突破。 一些国内企业已经能够提供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关节模组、控制器等核心部件。 这些技术进步为长安汽车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提供了可能。

从市场环境看,中国智能电动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汽车总体保有量仍然只有3.6亿辆的规模,相对其他消费品来看是偏低状态。 这种市场空间为新能源汽车和相关智能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