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

2025年已经过去大半,中国摩托车市场却呈现出一种割裂的图景:一边是出口数据高歌猛进、大排量车型销量翻倍增长;另一边,内销市场却在通路车型的集体下滑中挣扎。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摩托车产业,到底是在向上突破,还是在结构性调整中阵痛?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如果把整个行业比作一辆正在爬坡的摩托车,那它的引擎显然已经换成了“出口+高端化”双缸动力。今年前8个月,整车出口874万辆,同比增长23.17%,出口额更是飙升近29%。大长江、隆鑫、宗申这些名字,正源源不断地把中国制造的摩托车送往全球。而与此同时,排量250cc以上的大排量休闲娱乐车型,产销增幅双双超过35%——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只为代步买车,而是为了骑行乐趣、个性表达买单。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但反观国内市场,尤其是燃油车的内销,却像被踩了刹车。1-8月内销量同比少了20多万辆,下滑趋势还在扩大。这其中,宗申内销下滑超33万辆,隆鑫少了4万多辆,大长江也掉了6万多辆。表面看是销量数字的波动,实则是整个通路车型市场的萎缩。过去靠低价、耐用打天下的“工具型摩托”,正在被电动车、共享出行甚至汽车挤压生存空间。

有意思的是,在一片下滑声中,新大洲本田却逆势增长近9万辆。为什么?答案藏在它的产品节奏里。7、8月接连推出NS150LA、NS125GU等新车型,不仅设计更年轻,也更贴近城市通勤需求。再加上经销商备货积极,形成了短期的市场爆发力。相比之下,五羊本田因新品投放迟缓,丢了近2万辆市场,被竞争对手悄然蚕食。这说明,在存量竞争时代,反应速度和产品迭代能力,比品牌积淀更重要。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电动摩托车的情况则更为复杂。虽然整体销量同比下降近8%,但头部品牌格局悄然生变。雅迪依旧一骑绝尘,卖了70多万辆;绿源、宗申紧随其后。但你可能没想到,春风动力这样的燃油车强手,居然也冲进了电动销量前十,卖了19万多辆。这背后,是传统摩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主动出击。而像台铃、隆鑫这些老牌厂商,虽然仍在榜单上,但增长乏力,明显感受到来自新势力和跨界玩家的压力。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再看三轮车和电动三轮,它们成了不少企业“保销量”的底牌。宗申的销量大幅下滑,部分原因正是三轮车业务的波动。这类车型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仍有刚需,但增长天花板明显,也无法支撑品牌向高端跃迁。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当出口撑起半壁江山,当大排量成为增长引擎,中国的摩托车企业,究竟是要做“世界工厂”,还是打造“本土文化”?前者追求规模和效率,后者则需要品牌、设计和用户认同的长期投入。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还在两条路上摇摆。

更值得思考的是,国内摩托车消费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如果通路车型继续萎缩,而大排量又受限于价格和牌照,那么中间的空白由谁来填补?会不会有一天,摩托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或“玩乐装备”,而是成为智能出行生态的一部分?比如,带车联网的电动踏板,可换电的中排量车型,或是融合骑行社交的平台化产品?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现在的数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的分化与转型。有人在守旧,有人在突围,有人已悄然转身。摩托车不再是父辈手里那辆“突突突”的工具,它正在被重新定义。而这场变革的终点,或许不是卖了多少辆车,而是我们如何看待“骑行”这件事本身。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下一个周期,拼的不再是产能和渠道,而是想象力。

2025年8月国内摩托车企业产销十强榜单-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