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用车社今天想跟大伙儿掏心窝子聊聊!
最近,我那开混动车的朋友,出去郊游一箱油跑了八百公里,全程不用进加油站,那叫一个悠哉!
我呢,开着电动车,中途充了两次电,排队又耽误半小时,那份焦灼,真是难以言喻。
朋友笑着问我:“混动多省心,国家到底图啥非要推电动车?” 这话听着稀松平常,可背后深藏的,却是关乎国运、关乎你我未来出行的一盘大棋。
---
混动:眼前的舒适,还是“温水煮青蛙”?
咱们先聊聊混动车。
它给人的感受,就像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当下用着确实便利、舒心。
就拿我那哥们儿的混动SUV举例,那车身线条,流畅得像一笔挥就的山水画,从犀利的LED大灯一直延伸到贯穿式尾灯,整个造型透着一股子稳重又实用的居家气息。
坐进车里,触手可及的真皮座椅,柔软得让人恨不得陷进去,中控台布局规整,按键手感清脆,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日系车特有的匠心。
轻踩油门,发动机与电动机的衔接几乎天衣无缝,那份平顺丝滑的驾驶质感,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跑高速时,车身稳如磐石,悬挂系统也能将路面的细微颠簸化解于无形,驾驶起来如履平地,耳边轻抚着音乐,这不就是诗意的远方吗?
加速超车时,动力响应迅速,毫不拖沓,刹车踏板的反馈也足够线性,关键时刻能给人十足的信心。
可话锋一转,这份当下的舒适,却也暗藏着长远的隐忧。
混动车,即便它再“混”,核心依然离不开内燃机和变速箱这两大传统件。
而这两样,正是欧美汽车巨头们的“自留地”!
博世、电装这些百年企业,手握无数核心专利,犹如铜墙铁壁。
咱们想要在这片领域分一杯羹,哪怕只是改动一个微小的部件,都可能面临高昂的专利授权费!
遥想当年,丰田在1997年就推出了划时代的混动普锐斯,而我国的首款混动车直到2009年才问世,这其中,至少有十年的技术鸿沟横亘在我们面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但这“寻常百姓家”的背后,利润的大头往往被掌握核心技术的一方攫取。
混动车再好用,它本质上还是在人家的技术框架内运行,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国外巨头拿走了,我们只能分到些微薄的利润。
这不就像过去我们做代工,核心技术和品牌都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只是辛苦付出劳力吗?
长此以往,我们又怎能真正强大起来?
---
电动:破局的关键,一场产业的涅槃!
电动车则不然,它是一条全新的赛道!
它犹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直接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在这条路上,大家都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可以说,都是从零开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你看咱们的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那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领军者,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心脏,为电动汽车源源不断地输送澎湃动力。
还有华为,别只盯着它的手机业务,它在电动车电控系统方面,也是技术高超,实力非凡!
可以说,在电动车这条崭新的赛道上,我们中国企业第一次有机会和特斯拉、大众这些国际汽车巨头们展开真正的较量!
我跟一家浙江的电机厂老板聊过,他说:“外国企业改个方案,流程繁琐,会议不断,没有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落地。我们三天就能把样品送到客户桌上!”这便是咱们的“中国速度”,是无数工程师日夜兼程、攻坚克难的真实写照!
这种效率和执行力,是很多国外企业难以企及的。
再来谈谈能源安全,这可是个“国家命脉”问题!
我们国家72.5%的石油依赖进口,中东地区哪怕有点风吹草动,马六甲海峡的油轮稍有波澜,国内的油价就得跟着波动,多少人的日常开销因此受到影响!
可煤炭呢?
我们国家煤炭储量丰富,足以支撑百年之用!
火力发电,占全国电力的68.5%,这份能源自给自足的底气,你是不是感受到了?
或许有人会质疑:“煤电不也污染环境吗?”朋友们,看问题要全面!
污染集中治理,才是解决之道!
想想看,北京的雾霾天,燃油车尾气排放占了污染源的30%,那是千千万万辆车在城市道路上同时排放!
而发电厂呢?
它可以选址在远离人口密集的荒漠,一台先进的除尘设备,就能控制住相当于百万辆汽车的排放!
这种集中治理的效率,哪个更优?
更令人振奋的是,现在内蒙古的风电、青海的光伏,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正在快速替代传统的煤电!
未来的电动车,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将趋近于零!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开电动车,未来所消耗的每一度电,都可能是清洁的、绿色的!
这种感觉,是不是比闻着汽油味儿更让人踏实?
---
从“制造者”到“主导者”,电动车的国家愿景!
咱们再深入剖析一下这背后的产业链!
混动车的利润核心,依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
而这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的短板!
就像过去我们只扮演“代工者”的角色,核心技术和高额利润都掌控在别人手中。
但电动车则完全不同!
从上游的锂矿开采(江西宜春的锂矿,那是我们国家的战略资源!
),到中游的电池制造(宁德时代,在全球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到下游的充电桩网络建设(特来电,遍布全国的充电基础设施!
),我们整个产业链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了自主可控!
长三角地区的工厂,一台电机的生产成本比欧美低30%,而且三天内就能完成定制化改造!
这说明什么?
这不仅仅是能造,更是能造得便宜,造得快,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
这盘大棋,如今已然初见成效!
2023年全球十大电池企业中,有七家来自中国!
比亚迪的电动车,甚至漂洋过海卖到了挪威,售价竟然比国内还高出50%!
这可不是简单地依靠低价竞争,这是实实在在的技术硬实力和品牌价值!
反观混动市场,丰田的THS系统,至今仍在向中国车企收取每台车上万元的专利费!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技术霸权吗?
所以,国家之所以倾力发展电动车,绝非一时兴起!
这是一盘深谋远虑的大棋,一场要让中国汽车产业从过去的“零件组装者”彻底转变为“全产业链主导者”的产业革命!
这不仅仅是为了卖车,更是为了掌握核心技术,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
短期“阵痛”,是为了长远的“海阔天空”!
当然,我知道,现在仍有不少人对电动车有所抱怨,比如充电等待时间长,冬季续航里程缩水等等。
我的朋友就曾向我抱怨,冬天电动车一启动,续航里程就“噌噌噌”往下掉,那份心疼,真是溢于言表。
我承认,这些确实是当前用户体验上的不足之处。
但我想强调的是,国家政策的制定,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只看眼前利益!
混动车或许能让你当下觉得安逸,但从长远来看,它可能让我们永远在核心技术上扮演跟随者的角色。
电动车呢?
它就像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现在或许有些“阵痛”,但这些“阵痛”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便利!
你看,现在北京已经明确要求新建小区100%配备充电桩了,这不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充电难题吗?
还有华为的液冷超充技术,10分钟就能补充400公里续航,这速度,谁还敢说充电慢?
比你以前排队加油,可能都更快!
更重要的是,目前全国已有15个城市正在试点公交车、环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全面电动化,预计两年内将淘汰60万辆燃油车!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策驱动!
当政策的力量推动整个产业链加速升级的时候,用户体验上的那些“痛点”,都会以惊人的速度得到解决!
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刚问世时,大家也抱怨电池不耐用、应用匮乏,但看看现在呢?
所以啊,朋友听完我这些话,有些感慨地问:“那我是不是就像那只温水里的青蛙?”我摆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不是的,你只是暂时还没能看清这股时代洪流的方向!就像德国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如今也开始自嘲,他们就像当年在改良蒸汽机时,突然看到了电灯的出现一样。当咱们中国的电机,能在沙特50摄氏度的高温油田里稳定运行,能在泰国90%湿度、虫害肆虐的米厂里防住各种侵蚀时,混动车的‘好用’,那真的就成了旧时代的记忆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就像我们的人生,有时候为了更长远的未来,不得不承受眼前的些许不便。
电动车这条路,我们国家走得坚定,走得果敢,它不仅仅是能源形式的转换,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崛起,更是我们在世界舞台上真正拥有产业话语权的自信与底气!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琢磨琢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