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小米YU7排队时间太久,也可以看看小鹏G7、理想i8。”
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后的返场直播中“友情带货”,虽然有点凡尔赛,但仔细想想也并不是没道理,理想i8还没有正式发布,所以我们这次就先把目光锁定在刚刚上市的小鹏G7身上。
很多人说小米YU7没有自己的技术,东拼西凑加上小米生态组成了自家产品,但如果论技术流小鹏在汽车圈绝对是“教父般”存在,小鹏G7的核心都是围绕“芯”字展开,这绝对是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纯电SUV之一,更是小鹏汽车在芯片领域突破的扛鼎之作。
7月3日晚,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
价格策略延续小鹏一贯的亲民路线,共推出3款车型,售价区间19.58-22.58万元,伴随上市推出一系列限时权益活动,直接把新车起售价打到20万内,顶配价格还不到小米YU7和Model 3的入门版本售价。
2000TOPS是“L3”的入场券
耗时5年、耗资超百亿的图灵AI芯片,是小鹏技术突围的关键落子,小鹏做的是通过预留10倍于现有需求的算力冗余,为未来5年的算法迭代预留空间。
相比英伟达通用GPU方案不同,图灵AI芯片采用的是“减法思维”,剔除所有冗余模块,40核CPU与双NPU架构完全为小鹏自研大模型优化。
同时,图灵AI芯片采用双ISP图像处理器架构,配合自主研发的鹰眼AI纯视觉感知系统,在复杂光线环境下展现出卓越的成像能力,无论是夜间低照度、强降雨天气还是大光比场景,都能确保感知系统稳定运行,大幅提升环境识别准确率。
此外,当前很多车型的车载系统还停留在“安装AI应用”的阶段,如同智能手机初期的功能机,而小鹏G7真正的革命在于将AI提升至操作系统层面,使其成为车辆的“数字灵魂”,本地部署的大模型让AI Agent能深度调用车辆所有硬件。
想象一下,汽车以每小时100公里速度行驶时,每秒钟前进约28米,如果智驾系统需要将数据传至云端处理后再返回指令,即使只有200毫秒的网络延迟,车辆已经盲行近6米,这在紧急情况下足以决定生死。
上述场景正是自动驾驶系统必须本地部署大模型的根本原因,小鹏G7搭载的两颗自研图灵AI芯片,提供超过2000TOPS的算力,使得车辆能在纳秒级完成环境感知、决策规划,本地化处理消除了网络波动风险,确保在隧道、山区等弱网环境下依然可靠。
只不过,想要实现L3级辅助驾驶需要算力、软件、法规的“三重认证”,目前G7仅完成第一项布局,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2200TOPS转化为可靠的场景化能力”,从技术角度看,这需要构建更高效的感知算法架构;从用户体验看,需解决人机共驾时的责任划分难题,而小鹏的“算力过剩”策略,本质上是在为这些未知挑战购买保险。
小鹏家族原创设计 甚至有电吸门
至于外形方面,小鹏设计师对比例的把握尤为精妙,短车颈与长车身的流线型组合,赋予了小鹏G7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感姿态,4892mm的车长、1925mm的宽度和1655mm的高度,配合2890mm的轴距,在标准中型SUV体量下,小鹏还为这款车配备了前后排静音电吸门。
第二代X FACE前脸设计语言巧妙地将贯穿式灯带与分体式大灯融为一体,外置主动格栅与运动通风口等细节处理,既保证了功能性又不失美学考量,上部的日间行车灯如剑般锐利,下部的主大灯组则巧妙融入前保险杠,形成独特的视觉特征。
座舱方面,小鹏G7的内饰设计充分诠释了科技与豪华的完美融合,最引人注目的是15.6英寸超大中控屏与8英寸后排娱乐屏的组合,搭配极简主义设计语言,营造出未来感十足的数字化空间,设计师精心打造了秘境蓝、暖阳橙、气宇灰、深空灰四款内饰配色方案,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在人性化配置方面,新车可谓诚意满满,前排配备三个支持50W快充的风冷无线充电面板,后排则贴心地设计了可折叠小桌板,座椅系统采用全新一代云感舒适座椅,精选Nappa头层真皮包裹,全车四个座椅均集成通风、加热及按摩功能,让长途出行也能变成一种享受。
最令人惊艳的是小鹏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这项黑科技拥有87英寸超大可视面积、1920×1080高清分辨率,以及行业首创的“光毯式AR车道级导航”,不仅解决了用户“看不清”“易眩晕”的痛点,更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将虚拟信息与真实路面无缝融合,实现了“所见即所行”的未来驾驶体验。
这块AR-HUD可以将导航指引、车道线、障碍物预警等关键信息以高动态形式投射至前挡风玻璃,并直接覆盖在真实路面上,例如在转弯或变道时,系统会生成一条与物理车道重合的动态光毯,直观提示行驶轨迹,其效果类似于问界M9的智能动态光毯,但显示载体从地面转移至驾驶员视野正前方,无需分散注意力即可获取信息。
动力与续航方面,小鹏G7使用了全域800V平台,采用高效能单电机驱动方案,最大输出功率为218kW,极速表现突破200km/h大关,搭载68.5kWh和80.8kWh两种规格磷酸铁锂电池,在CLTC工况下可实现602km与702km的续航里程。
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支持5C超快充技术,峰值充电功率突破450kW,仅需12分钟即可完成10%-80%的快速补能,底盘系统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豪华悬架组合,并创新性配备了DCC智能阻尼调节减振器与太极液压缓冲衬套,实现了操控性与舒适性的完美平衡。
END:
在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中,单纯堆砌“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舒适性配置已经难以形成差异化优势,小鹏G7的前瞻性布局恰恰体现在其对智能化体验和算力架构的深度投入。
它的对手并不是小米YU7这样的爆款,而是与其它中国新能源品牌一起围攻的特斯拉Model Y,相比对手来说,小鹏G7在车内空间、工艺品质以及功能配置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况且小鹏的品牌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如果你买车不想随大流儿,那么这台小鹏G7还是值得关注一波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