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算是个老司机了,尤其在汽车行业呆了这么几年,虽然没有车厂的后台,但对研发流程、供应链的刀口上舔蜜的感觉还是门门功课。前几天一朋友发消息,问我:你看零跑C01车机升级那事儿,咋回事啊?我一看,嗯,挺有意思。
先说说这车。零跑C01,去年出来的那批,卖得挺火的,尤其在性价比这块,真没得说。空间大,配置还算可以,看起来挺能打的。而这车最早版本的车机系统,缺少CarPlay、第三方应用支持,语音识别也不咋地。其实也理解,早期车型为了快上市,系统没装得那么料事如神。
但问题来了。到今年,很多车主开始感觉到不爽。毕竟,车主们等着官方OTA推个软件升级,结果啪啪打脸:更新迟、版本少、功能不能接续。
这点让我觉得很奇怪。这事是不是跟车企的供应链和研发流程有关?我想,肯定有故事。车机系统其实就像我们家的手机操作系统,背后有个大团队在维护。理论上他们应该像苹果、华为那样,频繁推送OTA,让老型号也可以跟上新玩法。可是零跑呢?大概做不到,或者说,不够重视。
我翻了一下市场里其他品牌,特斯拉、小米、蔚来他们都在靠频繁OTA维持新车感。有人告诉我,蔚来300多天就推了五次大版本,每次都带新功能。比零跑的终于出个更新,还是等了几个月强多了。而零跑那边,官方回应总是说:后续会优化,但实际上,所谓的后续就是那么几次,迟到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没料到用户的诉求。
细想想,零跑的供应链对应的研发流程,可能把车机的软硬件当成次要。硬件差点没问题,软件就像个补丁,但补丁补得太慢,用户心里就开始打鼓:这车还能魂在里么?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我朋友在论坛发的截图,车主晒出了安卓系统刷机成功的视频,那种自己动手的劲头,不由得让我佩服,又觉得刺眼。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这样DIY升级的事儿,除了技术党之外,普通车主真敢玩吗?刷个系统,风险很大。有的人刷到一半,车机死机,卡在那儿修都得去4S店。原厂官方升级,得多少钱?我猜大概一两百,实际操作可能让人望而却步。更这个行为也带来安全隐患——毕竟,系统没有经过官方认证,出啥问题,那车企还咋负责?
但另一方面,用户自己动手,反映的其实还是对官方服务不满。你们不好好做软件,官方界面烂得要死。我一位修理工说:最头疼的是,有的用户非得自己搞,问我说:‘这车还能不能用?’我都不好意思回答。这个问题,不只是零跑有。一些老款,软件支持少,OTA跟不上,导致新功能就像天边的云彩,只能望而兴叹。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是研发和供应链的关系。有些车企太依赖硬件的硬实力,软件上开随意的快餐。就像你供的食材新鲜不?除非每个出厂的车都能一出生就预装爱吃的菜单,否则就算后续搞OTA,更新慢,用户体验也就难跟上。
你会不会觉得,像零跑这样,根本没有钱在软件上打关刀?研发团队搞硬件的多,软件团队就像个辅助角色。问题是,软件这个东西,没人量化它的价值,但实际上,软件支撑起了汽车的未来。我们知道,车越来越智能、联网、软件定义,但零跑对这个认知,可能还停留在硬件锻造的阶段。
说到用户权益,我真的觉得要直面这个问题:如果品牌对老车的支持永远都在等会儿,用户的信任就会流失。这要是真的在买车的时候,销售跟我说:这个车软件很快会升级,放心。结果几年过去,还是没有一款能用得上传的OTA,那会是什么感觉?我相信,很多人会觉得,买了车,变成了‘盒子’,用不到新鲜功能,要么自己拼命折腾。这其实就是一种被出卖的感觉。
你有没有想过,一些车企其实也是被动?他们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或资金去形成完整的软件生态,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软硬件集成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这不会是你我想象中的恶意忽视,大可能是根本没门路或者资金有限。但问题就是,这种有限积累起来,就变成了用户的受伤。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车企要怎么突破这个瓶颈?是不是得像手机厂商一样,把软件也放到战略高度?还是说,只能靠用户自己发明创新?
而且你注意到没有,有些车主还会说:我想自己弄,结果系统刷坏了,责任归属谁?这《合同》上没有写明支持DIY,但用户为了用得更好,不得不自己搞。这其实就是倒逼车企改善的动力——把支持变成常态,不然老款车的价值会被打折。
我问一句:你觉得,未来会不会有车企开始推出旧款车的软件升级包礼包?实际上,很多软件升级就是补丁,如果能像手机一样简单、快速,用户在路上就能动工,那体验真的会改善不少。
最后我不禁想:零跑这事儿,让我想到一件事,就是车企和用户的关系,正从‘售车’转向‘服务’。而这个过程,除了技术,还得有信任做基础。谁能解决老车支持不足的问题,谁就可能在这场软件再造的赛跑里赢。
嗯,这个问题还挺复杂,涉及供应链、研发、用户心态,还有市场预期。你觉得呢?我还挺好奇,这样的小DIY会不会成为一种潮流。毕竟,新时代的用户,早就不是那种只会点点点的按键控了。
——END——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