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消息一出来,我心里就在想:三菱这次真拼了。渲染图曝光,竟然还结合了日产ARIYA平台,续航超过500公里。这年头纯电新车,300公里算是基本标配了,能到500还真不多见。
不过我得说,设计肯定是走个心的。你看那个7字形的头灯——直接让我想到某些上头的日系车,灵感可能来源于日系家族的简洁线条,但又加入了一点点未来感。这类型的前脸设计,日系越来越爱用,V字格栅变成了类似X式的点缀。其实我觉得,未来的日系纯电,除了续航,关键还得有个够年轻、够运动的外形。
溜背式的造型,我猜也是想拉长车身比例,营造一种跑车范儿。这个取舍很微妙:溜背会影响后排空间,但能凸显运动感。说实话,我遇到不少朋友说买车就是为了省事,空间大的SUV什么的更吃香,但也有一批喜欢跑不快舍得折腾的。
到动力,160kW的最大功率,扭矩达到了300牛·米。听着就觉得很猛了。像我朋友开过一辆入门级纯电,基本扭矩就是200牛·米,起步反应就很快。这个级别,动力绝对足够日常加速,唯一担心的可能是续航所以才设计在超过500公里。
65kWh的电池容量,在当下算挺普通的。改用大一点的电池,成本会掉一大块。我之前翻了下笔记,换成75kWh的电池,脑袋里闪过:百公里耗电可能还能降个5%左右,但成本要涨10%,这要怎么算?我猜,厂家还是希望用现有的供给链撑起这块。
对了,你们知道的,供应链这事难得很。想想,三菱要跨界用日产的ARIYA平台,背后其实是一场博弈。日产和三菱还不是第一天合作了,但要把这个平台用到不同车型上,绝对意味着更高效的制造流程,也能降低成本。换句话说,未来要打纯电车的价格战,平台和供应链的整合比我们想象的还重要。
而且,e-4ORCE雪狐电四驱,听着就像某种黑科技。我真不懂——为什么每家都喜欢扭矩智能分配?其实我感觉,这东西一方面是为了玩技术,另一方面也为了让车在恶劣路况下表现更稳。你们觉得呢?不管怎么说,能在这个价位吃到四驱系统,算是加分项吧。
故事有两个细节我一直记得。有一次,在展厅碰到一位修理工,听他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电动车修起来,跟传统车差别很大,尤其那些电子架构和电池包的设计。我当时心想,未来你们还得学会电池维护和软件调试,不像以前只负责换个机油。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无意间看到一张新款三菱LANCER的概念图。那车其实设计一眼就认出来,跟老款差别还是挺大的,要说能不能保留经典,我觉得有点难。毕竟,渲染图里的车身线条比我记得的老款侧面要流畅得多,更像个运动小飞人。
有趣的是,这次新车明显强调运动感——运动,从发动机到外形,无一不体现出年轻化策略。问题在于,未来这车是否真能在市场站住脚?日系品牌,尤其是三菱,最近几年转向纯电,像这个500公里以上续航,如果能量密度提升,再降点成本,未来可能真的成日系运动纯电代表。
但我心里也在想,千万别只看数字。说白了,100公里用电几块钱,在城市里跑五六十公里一次,月花费大概也就几块钱。而保值率,又怎么说呢?我觉得,纯电车的残值还挺难预测的。许多二手车市场给出的折价率差距挺大,不知道未来这个500公里续航,运动取向的车,能不能持久吸引那些有点小炫的年轻人。
而且,纯电车的成本不仅在电池,更在供应链:电机、电子架构,甚至生产线的调配。日产平台的用意我估计也是在节约成本,磨刀霍霍,预备打一场价战。你觉得这次三菱会不会低价冲击市场?或者这个续航,再优化点,给普通消费者一个肉面?
留个悬念——你们觉得,这样的运动纯电,能不能真正取代日系传统的性能车?我还在琢磨:未来会不会出现一款没有引擎声、不怕打滑的LANCER?这事得说难,我猜,这也是未来的一种可能吧。
好了,反正这个行业,变化太快,又充满不确定。我在想,如果未来这车真的能如预想一样,能跑出几个超长续航+运动化的杀手锏,买车的人会不会转变?还是依旧偏爱角逐性价比的传统油车?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