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利亚的10辆奇瑞,到欧洲的比亚迪风暴:中国汽车如何征服世界

2025年7月,广西柳州,东风柳汽进出口公司的徐楚微盯着屏幕上不断弹出的订单需求。中东经销商发来的追加订单和售后优化请求几乎撑爆了收件箱——她的团队刚创下公司史上最佳出口战绩:上半年2.6万辆汽车驶出国门,同比增长21.8%。当她走出办公室,停车场一辆辆等待发运的“FORTHING”车标在烈日下反着光,像一片钢铁的麦田。

同一时刻,匈牙利佩奇,比亚迪工厂的工程师正将刀片电池装入专为巴西高原设计的防硫化底托。旁边便签上一行英文格外醒目:“To the world, from China — but made for everywhere.”(“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却为每一处量身而造。”)

从二十年前奇瑞向叙利亚试探性出口10辆轿车,到如今中国汽车半年出口量突破308.3万辆——每5辆中就有一辆印着奇瑞标,比亚迪的电动大巴碾压伦敦80%市场,这场远征早已不是简单的贸易行为,而是一场技术、生态与商业范式的系统性输出

一、燃油时代:叩门者的荆棘路

上世纪90年代末,当奇瑞、长城等第一批探路者带着轿车驶向中东时,“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几乎等同于低质廉价。奇瑞的破局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在叙利亚、巴西等10国建立全产业链工厂;针对沙漠高温开发专用发动机;与当地经销商股权深度绑定。

用本土化对抗偏见,奇瑞硬是在墨西哥SUV市场撕开25%的份额,在俄罗斯创下“每卖4台车就有1台奇瑞”的市占神话。

这一阶段的代价同样沉重。早期故障率高达178PP100(每百辆车问题数),远超国际品牌。上汽虽借收购MG获得国际通道,力帆、江淮在越南埃及建厂避税,却始终难撕“低端”标签。燃油车的天花板,肉眼可见

二、电动革命:换道超车的技术闪电战

转折点在2015年前后悄然降临。当欧洲车企还在为燃油车续命时,中国押注新能源的战略开始兑现红利。比亚迪以电动大巴K9为“楔子”,2013年率先刺入英国市场;十年后,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在2024年历史性突破200万辆,全球占比高达80%。

技术成为最锋利的矛:

刀片电池通过26项国际认证,在挪威自建1200座充电站,支撑汉EV卖到8万欧元

插混技术横扫充电荒漠:比亚迪DM-p系统在德国实测油耗仅2.9L/100km,碾压丰田混动

智能化降维打击:欧洲在售中国车标配L2比例达73%,比本土车型高40个百分点

市场格局被彻底洗牌。在巴西,中国新能源车拿下65%份额;在尼泊尔,中国电动车占有率95%;即便在汽车故乡欧洲,中国品牌份额一年内翻倍至5.9%。

三、双雄争霸:全球棋局的两种解法

2025年,奇瑞与比亚迪形成“出海双雄”格局:

奇瑞上半年出口55万辆,连续22年称霸中国出口。瑞虎系列在墨西哥占SUV市场25%,燃油车根基深厚

比亚迪以47.2万辆、132%增速凶猛追赶,在巴西单月市占率达9.7%,新能源占比100%

两者代表两种生存哲学:

奇瑞的“本土化铁三角”:在越南商用车市场逆势增长54%,巴西合资厂生产EBRO S700,践行“中国设计,海外制造”

比亚迪的“生态化输出”:71亿砸向巴西工厂,配套光储充能源网络;匈牙利基地实现三电100%本地化

四、扎根法则: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面对欧盟35%关税、“电池护照”等壁垒,中国车企开启出海模式升维:

制造本地化:比亚迪全球7大生产基地剑指200万年产能;长安年底将覆盖10个欧洲国家

技术标准输出:零跑与Stellantis在马来西亚合资生产C10,中国架构+本地组装

文化融合:蔚来在拉美交付超73万辆,复合增长率50%。“不能只用中国思维解决海外问题”,其区域总监耿彦珩一针见血

重庆车企的实践极具代表性。赛力斯在62国铺设300家经销商;睿蓝汽车针对印尼开发右舵电动MPV睿蓝8。“渝车出海”计划目标明确:2027年重庆整车出口占全国10%(2024年仅8%)。

五、深水区:博弈刚刚开始

看似高歌猛进,暗礁已然浮现:

技术路线博弈:奇瑞新能源占比仅28%,欧盟新规下主力车型碳排放超标40%;插混车型占比飙至33%成新增长极

地缘政治雷区:埃及执行外资持股≤51%新政;俄罗斯市场动荡致奇瑞Q2销量骤降45%

品质攻坚战:海外故障率虽从178PP100降至86PP100,仍与丰田45PP100差距明显

结语

在比亚迪慕尼黑碰撞测试中心,每天有20台车以欧标承受撞击。当工程师记录下第5.9亿公里的欧洲大巴运营数据——相当于绕地球1475圈,零重大安全事故时,中国汽车的全球叙事已被改写。

真正的征服,不是让世界开上中国车,而是让中国方案成为世界标准。

从叙利亚街头首批10辆奇瑞,到伦敦80%电动大巴姓“BYD”;从被嘲笑的“山寨货”,到小米SU7在古德伍德赛道让欧洲车迷瞠目——这条路上没有魔法,有的只是对每一处市场的敬畏,和对技术极限的死磕

当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的本地工人熟练组装三电系统,当奇瑞为中东定制的沙尘过滤系统阻截95%颗粒物,这场始于贸易、终于生态的远征,正在重塑“Made in China”的全球定义。

而深水区的较量,不过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