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踩刹车”,市场回归理性
2025年开年,国内车市一改往日“价格内卷”的狂热,迎来一场“退烧”行情。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最新报告显示,今年1-4月新车降价规模显著收缩,新能源车成降价主力,燃油车促销逐步企稳。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市场回暖信号明显,价格战压力大幅缓解,车市进入“温和竞争”新周期。
一、降价规模“腰斩”,新能源成主力军
数据显示,2025年1-4月,国内降价车型总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其中,常规燃油车降价16款,同比减少13款;插混车降价13款,同比减少11款;纯电动车降价28款,虽仍是降价主力,但同比减少24款。反观2024年同期,新能源车降价车型占比超六成,而2025年这一趋势延续,但规模明显收缩。
新能源车降价特点:
集中爆发于年初:2-4月为降价高峰,4月单月降价车型仅14款,较2024年同期的41款骤降66%。
降价力度分化:纯电动车均价15.8万元,降幅2.2万元(12%);插混车均价17.3万元,降幅6.6万元(28%),部分高端车型通过技术迭代实现“隐性降价”。
二、燃油车“促销企稳”,政策托底效应显现
燃油车市场呈现“先抑后扬”态势:
1月促销激进:受国补退坡影响,燃油车降价7款,均价22.5万元,降幅1.6万元(7%);
4月促销收缩:降价车型降至3款,促销比例稳定在17.5%,豪华燃油车促销达25.8%高位,但同比增幅收窄。
政策驱动市场回暖:
国家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加大,直接拉动销量增长。4月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6%,库存压力缓解,车企无需依赖“以价换量”保份额。
三、竞争逻辑生变: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车企策略转向“技术升级+权益捆绑”,而非单纯降价:
1. 隐形让利成主流:如增配智驾功能、延长质保、金融免息等,消费者感知价值提升。
2. 品牌价值重构:7万元级车型标配高速NOA,15万元级电动车续航突破600公里,产品力竞争替代价格标签。
3. 差异化市场崛起:露营车、老年代步车等细分领域需求爆发,车企转向“精准满足需求”而非“低价血拼”。
四、未来展望:温和竞争或成常态
崔东树预测,2025年车市将延续“降价趋缓、技术突围”趋势:
政策红利延续:以旧换新补贴或加码,进一步挤压价格战空间;
技术降本加速:电池成本下降、一体化压铸普及,车企利润空间有望改善;
消费理性回归:消费者对“无底线降价”敏感度提升,更关注品质与长期服务。
告别“内卷”,车市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5年的车市降温并非需求萎缩,而是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精细化竞争”转型的必然结果。当政策托底、技术升级、消费理性形成共振,车企唯有以创新突围,才能在存量市场中赢得持久战。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既是购车窗口期,也是见证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关键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