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这事,真是让我有点儿佩服又觉得困惑。你看,别人卖车,他专注于车的研发、供应链,把车做好就算了。结果他还跟着搞保险,这事儿一出来,大家都觉得奇怪。其实也没那么奇怪——他就是想用垂直整合的套路,把车的后续服务坑死所有竞争对手。
先说个细节,我前几天在4S店退掉了车险。保险公司一问,想光买个三者险,就算不买车损了。结果呢,打电话试算报价,发现新能源车必须得搭配买车损,否则不理你。这点我觉得奇怪,继续问几个省份的人发现,居然只有很少地区能单买三者险。
这说明啥?可能是政策限制,也可能是保险公司技术还跟不上。还有一点很关键——我在网上查,比亚迪的保险便宜!不少,别看广告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操作很不一样。
举个例子,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在上海一辆比亚迪秦,保额2.9万,保费大概1300多块钱。试算一下,这车百公里油耗大概在6L左右吧,要按每升7块算,公里成本不到0.5元。赔付率高?可能吧,但我感觉,赔的钱够大,整体看下来,比同档次的老牌保险公司更便宜。理由也简单:他把修车和零配件变成了自己家的肥水。
说白了,比亚迪自己修车,自己供料,自己打包保险,然后把客户拉入自己的圈子。车出了事故,都是在自己4S店修,零配件还不出这个圈子,利润都在自己手里。别人怎么办?要么多花钱,请第三方修理,要么担心零配件难搞。
市场上不同车企的保险,比亚迪一旦做得灵活一些,这潜在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相比之下,像某些老牌车企,卖一辆车赚点油水,体量大但利润薄,根本没心思搞这个。
说到供应链,能理解吧?就像你开个餐厅,要自己养菜地,自己配料,自己做饭。比亚迪也是这样,把整车的零零碎碎拆散,然后用自己的渠道把成品送出去。买保险?也是一部分生产链条,他就是想把售后和续费都自己掌控。
这也有风险。赔付率越高,亏得就越快。其实很多保险公司都在算这个账。比亚迪财险,赔付率特别高,这也是亏损的主要原因。但他在持续亏损中,用价格攻占市场,积累客户。
有个问题:这策略能走多远?我猜不准,但也不是没有可能。用低价吸引用户,用自己修车保障,让用户变铁杆粉。这可能是个后来能形成强大护城河的套路。
不过也有点儿担心——我在朋友圈看有人抱怨,保险便宜不代表真的便宜。你看,那个三者险,保额才2.9万,真心不值钱,但价格依然比别家贵多了。这是不是受规模和资本影响?也许吧。
这么说吧,比亚迪的套路,其实就是用价格换市场,用服务换信任。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汽车和保险公司边界,把汽车服务链条拼成一片。
对了,虽然他亏损,但销量一直都在刷纪录。这也难怪,车越便宜、服务越丰富(其实就是自己做后续),消费者当然乐意买单。
我觉得,未来如果所有车企都学比亚迪,把保险和维修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封闭。那个时候,第三方保险公司是不是就倒闭一片了?这点我倒没有细想过。
读者你们怎么看?下一步,是继续走垂直整合路线,还是还是得靠传统渠道?我有点搞不清楚,反正比亚迪这招,真让人防不胜防。
对了,这次写这个,是被朋友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你觉得,比亚迪哪里还能再整合得更厉害?比如金融、零配件还是芯片?我猜他不是随便问的,毕竟,现在这套路,要说最大收获,可能还是用户黏性这块。
有个细节我突然想到:在保养车的时候,有一个修理工跟我说,比亚迪车的零件,很多都比外工厂那边的便宜,将来敢全面自产的车,成本得比别人低不少。我心里一动——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他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把市场占了个底朝天。
比亚迪这个车企,走的真是条不同的路。不知道,未来会怎么走。你们觉得,能持续走下去么?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