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速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最近一项“黑科技”却让中国的高速铁路成为了热门话题,那就是“不停车”高速铁路。
我们都知道,火车开得越快,停车就越耗费时间,如果能省去这一环节,就能大大缩短我们的行程。而当我们遇到急事,遇到耽搁的时候,我们就会抱怨,还不如不停下来,直接换个地方。
谁能想到,这种“天方夜谭”般的想法竟然有望实现了,国家正在研发一种“不停车”型高速铁路,每一趟火车都不需要在一个车站停留,而且还能让旅客随时改乘其他火车。这个科技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种不停车型高速铁路的构想
高速铁路是指运行速度大于250 km/h的铁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速铁路都是运行速度大于300 km/h,有些甚至超过400 km/h。
既然高速铁路已经很快了,那怎么才能让旅客们更省时间呢?我们可以从减少中间的换车时间入手!
比如从北京西到深圳北,一路上要停七个车站,光是停车就要花上三十分钟,更不用说因为停车而影响的速度和节奏。
最近,国际上有一位专家提出了一种新思路,那就是让高速列车不停车,让旅客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进行换乘。在此基础上,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已经有了很多创新的想法和方案。
例如,陈建军教授就是一位著名的科研人员,他建议在高速铁路上设置一个转接箱。在每一辆高速列车的顶端和尾部都安装了一个小型车厢,以便旅客在列车上转乘时能预先到达。
随着高速列车越来越靠近目标站点,这个“起降舱”就会慢慢提速,直到和目标站点的火车同步,并且与火车顶端相连。接着前面的“起降舱”就会慢慢放慢,最后停在目标站点的铁轨上。
这样一来,旅客就可以无缝地进行换乘了。除了这种方式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平行换乘。
这个方法就是把铁轨从单行改为双行。在高速列车快要进站的时候,在另一条平行轨道上运行一列长度较小的高速列车,并让其与高速列车保持相对稳定,并与高速列车的出站舱门相连。这样旅客就可以从一辆高速列车转到另一辆高速列车上。
英国的一位建筑师也提出了一种新的交通方式,那就是利用有轨电车进行转接。在距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建造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并让自己家附近的人坐上有轨电车。然后和自己家附近的人一起开往高速铁路站点。
在这段时间里,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两辆列车之间的站台上下来,然后再乘坐一辆有轨电车回家,一劳永逸。
土耳其的研究人员建议采用“后接”的方式:即每节列车都按照一定的线路行驶,以单独的方式运送旅客。在火车要发车时,所有的车厢都会聚集在一起,与火车连接在一起。等到旅客要下车时,它们又会自动分开,让后面要走的那一节车厢与之衔接,这样就能达到不停歇的效果。
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如何?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方,这些建议都能被采纳,这将极大地减少停机和起动时的燃油消耗,并提升高速铁路的运营效率。
虽然从原理上来看,这些方案都很有吸引力,但要真正实现,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都要结合起来,以决定在这个理念上花费巨大的资金是否值得。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内的计划,究竟要不要将其付诸实施,还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让转接箱与高速列车同步,必须要有一条专用的轨道。我们的高速列车是350 km/h,也就是一分钟6 km左右,这条轨道至少要延伸40 km。
而按照我国的站点间距大约为120公里来进行推算,则换乘轨道的建设总长度将占到我国高速铁路总长度的1/3,而且整个线路的每个站点都要对其进行改造,同时还要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其施工难度是非常大的。
以中国交通部公布的高速铁路为例,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长度达到了3.79万公里,而每公里高速铁路的成本达到了1.5亿元。这意味着,如果要将这些“不停车”措施落实到地面上,至少要有1.89万亿元的投资。
即便我们能做出决定,花费巨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改造,但目前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保证不同轨道上的列车能够精确地对接。在高铁上完成旅客转乘,要求有很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才能保证高铁与转接箱在同一速度上运行,并达到无缝衔接。
但这一切都是在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下进行的,而且还需要一套完善的自动连接和解除系统,才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否则的话,很可能会出现无法预料的危险。
如果某个站点的乘客太多了,一个转接箱就容纳不下了呢?又比如,在列车上出了事故,又是如何在列车快速行驶的情况下保证旅客的安全?万一对接不成功或者脱离不及时,会不会引起列车堵塞或者碰撞?
网上还有很多网民提出的解决办法,例如对高速列车的车厢进行智能化的设计,让列车可以在不同的站点间进行随意的拆装,而不用将列车完全停下。
在一辆高速列车即将到达终点时,该系统将自动判断出哪一节列车应该停靠在哪一个站点,哪一节列车可以继续前行。今后,这些高铁站还将安装快捷转接系统,旅客们只要走几步,就能从一辆高速列车转到下一辆,再也不用等到列车停稳后才能出发。
虽然“不停车”高速铁路从原理上看具有显著的节能增效作用,但要真正实现,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技术,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都要结合起来,以决定在这个理念上花费巨大的资金是否值得。
尽管现在还没有被普遍采用,但是高速铁路行业一直在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旅客体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技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可以完成这项令人惊叹的发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