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我们把工厂盖好,把市场腾出来,最后连员工都培训完了,就等我们来接手?”
这事儿放谁身上都得乐出声,西方车企现在估计正抱着财务报表哭呢,这不就是现实版的“为他人做嫁衣”嘛。
俄罗斯这片市场,以前可是大众、雷诺这些欧洲大佬的后花园,吃得那叫一个满嘴流油。
结果2022年一声炮响,制裁大棒挥下来,大佬们比谁跑得都快,生怕沾上一点麻烦。
雷诺最绝,莫斯科的厂子,年产能十几万辆,最后一块钱卢布就卖了,跟白送没啥区别。
日产也学得快,圣彼得堡的工厂,一欧元,象征性地收个钱,赶紧走人。
这操作,简直是慈善家行为,把几十年的心血打包送给了别人。
谁能想到,这边刚走,那边中国车企的队伍就开进来了。
江淮、奇瑞、长城,一个个跟早就商量好似的,把这些被遗弃的厂房和生产线,稍加改造,立马就开工了。
之前雷诺生产Logan的地方,现在挂上了Moskvich的标,里子却是江淮的技术。
前日产的生产线,转眼就开始组装奇瑞的Tiggo。
西方人前脚刚把桌子擦干净,中国人后脚就坐下来吃饭了,连碗筷都不用自己准备。
你敢信吗?
短短两年,俄罗斯汽车市场的格局就彻底翻了个个儿。
2021年,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到了2024年,直接飙到了将近60%。
现在你去俄罗斯大街上转一圈,满眼跑的不是哈弗就是吉利,要不就是奇瑞。
当地人买车,选项里除了本土的拉达,剩下的几乎全是中国品牌。
这感觉就像一场牌局,西方玩家觉得自己手握王炸,结果一个制裁把自己给炸出了局,眼睁睁看着中国玩家捡起地上的牌,直接胡了个大的。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在哪?
在于西方本想用制裁把俄罗斯的经济锁死,尤其是在汽车这种关键工业上。
他们以为只要自己一撤,俄罗斯的汽车产业就得瘫痪。
结果呢,俄罗斯转头就找到了新朋友,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可不是吃素的。
中国的车不仅性价比高,技术也今非昔比,正好完美填补了市场空白。
当然,俄罗斯也不是傻子。
眼看中国车卖得这么火,本土产业的压力也来了。
2025年开始,他们也搞起了保护主义,又是提高回收费,又是加关税,想给进口车降降温。
奇瑞就有点扛不住了,销量下滑,宣布要逐步退出。
你看,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奇瑞这波算是提前规避风险,把重心转向了中亚。
但大局已定。
就算个别品牌战略调整,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根基已经扎下了。
长城在那儿有自己的工厂,还打算扩产。
Moskvich这个借壳重生的品牌,新车型也排上队了。
西方车企呢?
损失几亿几十亿欧元把厂子贱卖了,丢了每年近200万辆车的庞大市场,现在想回来?
门儿都没有。
市场已经被重新瓜分,经销商网络也早就换了主人,连口汤都喝不上了。
整件事看下来,就像一场闹剧。
西方车企本想上演一出“杀鸡儆猴”的大戏,没想到自己成了那只猴,被人耍得团团转。
他们亲手把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连同建好的工厂、培训好的工人,一股脑儿地送给了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已经不是输麻了,这是直接把自己的底裤都输掉了。
这笔买卖,估计能写进商业史的“反面教材”里,还是加黑加粗的那种。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