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经典摩托:小时候骑嘉陵载伙伴兜风,如今岁月如梭成中年

#深度好文计划#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较低。在那个时候,摩托车作为一种奢侈品,逐渐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的生活。其中,嘉陵CJ50轻便摩托车便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角”。

1、说起八十年代遍布大街小巷的嘉陵CJ50轻便摩托车,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它的诞生地——国营嘉陵机器厂。

国营嘉陵机器厂创立于1875年,最早是由清朝政府设立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下属的华龙分局创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兵工厂之一。

嘉陵机器厂的前身——华龙分局

顾名思义,兵工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武器和弹药,作为军队的重要后勤保障,自然也成为战争中的重点打击目标。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应对日军的入侵,工厂于1932年先后迁移到河南巩县、湖南株洲,最终在1938年迁至重庆西北的沙坪坝,扎根于嘉陵江畔,成为当时的国民政府第25兵工厂,在抗战中大量生产军用物资。

国营嘉陵机器厂的前身

2、1949年重庆解放后,工厂由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成为新中国的一家兵工厂,并更名为国营嘉陵机器厂。七十年代末,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篇章。

嘉陵机器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探索“军转民”的方向。当时,国内交通十分不便,尤其是在像重庆这样地形多山的地区,人们的出行成了问题。厂里的领导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市场迫切需要一种价格低廉、适应性强的摩托车,来解决日常出行问题,并预见了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田PA50轻便摩托车

3、嘉陵机器厂的领导层迅速行动,带领团队前往南斯拉夫和日本进行考察。最终,他们看中了非常适合中国市场的本田PA50轻便摩托车。经过一番讨论,决定买回三台车,仔细研究。

回国后,工厂的技术工人将这三台摩托车彻底拆解,绘制了详细的图纸。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设备,制造过程中困难重重。参与设计和制造的工人们日夜坚守车间,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终于把所有部件手工敲打成型,并顺利组装在一起。

嘉陵50(2号样车)

4、1979年9月15日,凝聚着嘉陵厂工人智慧和汗水的嘉陵1号样车成功组装并启动。到当年10月1日,嘉陵工厂共组装了5台样车。样车的成功,不仅增强了嘉陵厂的信心,也实现了他们为“国庆30周年献礼”的目标。

在国庆期间,5辆嘉陵摩托车环绕天安门广场骑行,这一壮举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成为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

骑着嘉陵摩托车的时尚潮人

5、到了1980年,嘉陵机器厂共生产了2500多辆嘉陵CJ50摩托车,并逐步投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嘉陵CJ50摩托车采用的是两冲程风冷发动机,实际排量为49cc。它通过皮带传动,并使用无级变速装置,整备质量仅为53公斤,最高时速可超过50公里。

嘉陵CJ50的弯梁设计

嘉陵CJ50的铭牌

嘉陵CJ50操作简便,使得妇女和老人都能够轻松驾驶,这也是其热销的原因。仅仅几年时间,嘉陵CJ50轻便摩托车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嘉陵”这一品牌成为了中国摩托车的象征。因为车身为橘红色且两端上翘,很多地方也将它称为“红公鸡”。

嘉陵与日本本田公司合作的剪彩仪式

6、嘉陵CJ50的火爆销售引起了本田公司的关注。毕竟,嘉陵是模仿本田PA50而制造的,如今看到嘉陵的销量节节攀升,向来对市场敏感的本田公司也萌生了与嘉陵合作的想法。

1984年,经过多次商谈,嘉陵与本田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本田提供散件,嘉陵机器厂负责组装生产本田70摩托车,并开始全线使用“嘉陵—HONDA”的联合商标。


7、合作之后,嘉陵如虎添翼,生产的嘉陵本田JH70摩托车以耐用、经济、省油、实用等特点深受国人喜爱,一度成为国内最畅销的单款摩托车。此后,嘉陵又陆续推出了125系列、150系列等车型,并设立了五家分厂,成为国内摩托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嘉陵本田C70弯梁摩托车

嘉陵本田JH70摩托车

8、虽然嘉陵不是国内最早生产摩托车的企业,但它的诞生,使得曾经的奢侈品摩托车进入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遍布大街小巷。

可以说,国营嘉陵机器厂为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嘉陵”这个品牌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经典。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