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第五代瑞虎8上市后,短短一天时间就达成了12486台的累计大定,这个数字在我看来是真的不容易。我们常说,卖车其实看的是用户的认可程度和品牌的号召力。奇瑞这个品牌,过去十年其实一直在努力挣脱低价车标签,想要树起点标,结果去年和前年的表现还算可以,但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是今年这个瑞虎8强势崛起的时候。
我印象中,去年瑞虎8在市场上被定义为家庭用大五座SUV,它的定位挺明确。作为奇瑞的支柱车型之一,曾经一度靠性价比+空间取胜,但也暴露出内饰设计跟不上年轻人的审美。新款一出来,设计就刮目相看,尤其是前脸变得更漂亮了。有点像换了一副新面孔——帅了一丢丢,年轻了不少,不怪粉丝们都在三天内盯着一张车模图。
除了外貌,配置的提升也是亮点。你想啊,只是一个家用车,但还能配备支持多种互联的高性能车机,配备大尺寸中控屏,支持全品牌手机互联,还有AI语音大模型——这些,都标配在一辆不到十三万块的SUV里。更别说,座椅的云感SPA设计,主副驾按摩、通风、加热,这不是家用,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养生车了。
在这个价格区间,别说对比合资SUV,甚至跟自主品牌里其他车型比,也有不少实操上的差别。新车型搭载的猎鹰500辅助驾驶系统,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很多人会问:L2现在还算高端吗?我自己觉得,它可以让驾驶更轻松一点。你说高速巡航时候,自动识别路况,减轻一点压力,这不挺好吗?但实际体验,大概还没有开车不踩刹车那么顺畅。
说到有趣的问题,有次跟售后的小哥聊天,他补充一句,这车定位还是家庭用,谁会天天开N小时?但有了这套辅助驾驶,感觉开长途也轻松不少。我当时就笑了,他还提:要不然,这 SUV 还能搞出什么新意思? 这种配套技技术提升,看似微不足道,但能切实改善用车体验。而在这个价格区,觉得能有这种配置,真是挺难得的。
说起供应链,别以为这些配置的实现都很复杂。其实很多的电子零部件,比如中控屏或导航系统,用的供应链其实挺成熟了。奇瑞自己掌握了鲲鹏芯片的研发能力,搭配国产处理器,成本上得控制很多。这让我想起我之前翻过一份研发流程的文档,基本上,像这么一个中高配SUV,核心部件的自研成功,意味着他们可以缩短供应时间,避免被卡脖子。这也是为什么能快速推出,相比之前一些自主品牌,反应更快。
但我又开始觉得,行吧,配置再给力,售后服务才是藏在背后的硬损。你会发现,奇瑞的优惠和赠品这次挺多,有限时抢鲜价,价格差距明显,用心的选择可以省下不少。毕竟,20万以内的SUV,谁都希望买个靠谱点儿的车,但问题是,买完可能中途就发现门容不下几箱东西、停车难、油耗偏高、保值率也说不准。
对比之下,像一线合资的SUV,比如本田CR-V、丰田RAV4,售后网点多、口碑好,但价格也得贵个一两万。加上油耗、保值率,差距还是挺明显的。奇瑞这次用料也特别注意,像座椅的舒适度,但我有点迟疑:是不是他们为了控制成本,把一些零部件节省了?——其实这个疑问没细想过,毕竟,毕竟能在这个价格点做出这样的配置,贵的东西能少吗?
提到价格,我粗算了一下,百公里油耗大概8L,估算每升7元的话,百公里油钱差不多56元。日常用车算下来,省油的确重要。可惜,试车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油耗还挺高的,我倒觉得,这个跟车重、空气阻力,还是有关系的。毕竟,车身长宽高,尺寸都在那边,又不想买小本本那种微型SUV。尺寸拿捏得还算合理,但空间的实用性,可能还要看不同人的需求——我记得有个朋友说:我更看重后排腿部空间,倒是还挺个性。
最吸引我的是——新车的设计感变了。不知道有没注意到,那车身线条变得更平滑,矩阵式尾灯跟前脸呼应,整体感觉更顺眼。它的尺寸,相比老款略微变大了点,尤其是轴距从原本的大概2800多变成了2825,在实际坐人体验上,可能差别不大,但我觉得这个微调会让后排乘坐空的感受多一点。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心里其实在琢磨,未来新一代的车型,究竟会不会把智能化做得更极致?毕竟,现在很多用户看重的,不光是车的硬件,还是车的软件和交互体验。)你说,未来的车会变得像手机一样每年都要升级吗?这我倒没有太多想法,但可以肯定,车企们都在拼这个。
提醒自己——最靠谱的还是你心里那辆车的样子。奇瑞的这个新瑞虎8,确实让人看到了一点点新鲜感和实力。但问题是,买车最重要的,有没有那辆车在用着时觉得没那么麻烦?这大概永远是个未解之谜。你会怎么选?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