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系列产品总监海蓝天本周在社交平台宣布:“本周之后,智界可以全力向前奔跑! ”配文“喧嚣已尘埃落地”引发车主欢呼“好事将近”。 这场宣言背后,是华为与奇瑞长达两年的磨合博弈迎来关键转折点。
产能内耗
智界诞生之初便陷入奇瑞体系内的资源困局。 2023年11月,首款车型S7搭载华为ADS 2.0智驾系统高调亮相,首日订单突破5000台,因奇瑞工厂产能爬坡缓慢延迟交付。
同期,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推出同平台车型星纪元ES,有消息称奇瑞将产能优先分配给“亲儿子”,导致智界S7沦为“牺牲品”。
这场内耗反映在销量上:2024年6月智界销量跌至2459辆,不足4月销量(4461辆)的六成。 而S7上市至今平均月销不足2000辆,仅为竞品小米SU7的十分之一。
三度上市
为挽回颓势,智界S7在16个月内经历三次上市:
2023年11月首发价24.98万起,因交付延迟遭用户投诉;
2024年4月二次上市降价1万,新增5万元权益包,承诺“4周交付”;
2025年4月第三次推出S7 Ultra运动版,售价32.98万,搭载ADS 3.0系统。
”
独立信号
2024年一季度智界事业部升级为独立事业部,采用自主经营模式;
2025年1月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奇瑞全资控股,注册资本10亿元;
5月中旬联合尚界召开专网经销商招商大会,严选大型经销商,建店面积要求达1万平方米。
独立渠道采用“轻资产”策略,华为要求经销商“以快速经营为主,无需复杂装修”,加速网络下沉。
权力博弈
6月26日,华为突宣布智界全系降价2万(S7降至20.98万),意图狙击小米YU7上市。 但政策仅存活6小时便被撤回。
华为要销量,奇瑞要品牌。 华为每卖一辆智界R7亏损3万元,余承东公开吐槽销量不及小米“零头”;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则坦言“销量越大亏损越严重”。
技术暗战
博弈深层源于技术主导权争夺。 智界S7交付危机期间,有工程师爆料:华为拒绝向奇瑞开放智驾代码,坚持由自家工程师亲自刷入系统,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奇瑞随后整合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等子公司,成立“奇瑞智能化中心”。 大卓智能总经理谷俊丽离职,团队由神秘高管“淮左”接管。
渠道分家
鸿蒙智行正从“共享展厅”转向“分网专营”。 目前华为门店面积有限,单店仅能陈列2-3台车,多品牌混卖导致智界沦为问界陪衬。 6月数据显示,鸿蒙智行单周销量12497台中,87%由问界贡献。
分网后,智界将与享界、尚界一样拥有独立门店,终结“寄人篱下”的状态。 东莞首家1万平智享界店已建成,为品牌独立铺设物理支点。
超二工厂能否终结产能魔咒?
为彻底解决产能分配问题,奇瑞启用专为华为车型打造的“超二工厂”。 这座工厂被赋予特殊使命:切断与星纪元等品牌的资源纠葛,确保智界生产自主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