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匹马力的Jeep大切诺基降价4000美元还卖不动,而那台百万级的雪佛兰萨博班依然守着5.3升V8不肯松口

375匹马力的Jeep大切诺基降价4000美元还卖不动,而那台百万级的雪佛兰萨博班依然守着5.3升V8不肯松口

上个月试驾大切诺基4xe的时候,销售顾问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这车现在优惠六万多,您再不出手,明年可能连这个价都拿不到了。”我当时笑了笑没接话,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一台曾经加价都买不到的Jeep旗舰,如今要靠这么大的让利才能维持销量,这背后的故事恐怕比优惠本身更值得琢磨。

转头再看看隔壁展厅的萨博班,近六米的车身横在那儿,标价牌上赫然写着“106.8万”。问销售一个月能卖几台,对方犹豫了一下说:“这个…要看缘分。”我懂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摆着看的车”。

两条岔路:拥抱电机还是死磕大排量

大切诺基这套2.0T加电机的组合,账面数据看着挺唬人。375马力、637牛米,比老款的3.6升V6强了不少。纯电跑四十来公里,够应付上下班通勤,满油满电状态下总续航能到七百多公里。听起来面面俱到,可实际用起来呢?

375匹马力的Jeep大切诺基降价4000美元还卖不动,而那台百万级的雪佛兰萨博班依然守着5.3升V8不肯松口-有驾

认识一个车友,去年入手了4xe版本。他跟我说,头三个月确实挺新鲜,每天晚上记得插电,早上开出去静悄悄的挺有科技感。但慢慢就发现问题了——小区充电桩经常被占,公司停车场没装充电设施,结果大部分时候还是烧油。电池重量摆在那儿,纯油跑的话油耗反而比普通版本高一点。

萨博班就简单粗暴多了。5.3升V8,没有任何电气化的打算。这台发动机从上世纪用到现在,技术谈不上先进,但胜在皮实。认识个做工程的朋友,他们公司有两台萨博班,专门用来拉设备跑工地。他说这车除了费油,别的毛病基本没有,而且能拖六吨多的货,这点很关键。

价格倒是能说明问题。萨博班在美国卖五六万美元,运到国内翻了一倍还多。这种定价策略要么是对市场完全不抱希望,要么就是压根没打算走量,单纯当个品牌摆设。

内饰升级这事儿,有点用力过猛的意思

说实话,第一次坐进新款大切诺基,我愣了几秒钟。木纹饰板、缝线真皮、一大一小两块屏幕,还有那套据说价值不菲的音响系统。这架势完全不像一台越野车该有的样子,反而有点豪华轿车的意思。

375匹马力的Jeep大切诺基降价4000美元还卖不动,而那台百万级的雪佛兰萨博班依然守着5.3升V8不肯松口-有驾

副驾那块屏幕挺有意思,据说可以让乘客看视频、导航,不影响驾驶员。但我琢磨了半天,这配置到底有多大实用价值?大部分时候副驾要么是家人要么是朋友,真需要娱乐的话,手机不是更方便?这种配置更像是为了堆砌豪华感而存在的。

座椅倒是下了功夫。加热、通风、按摩一应俱全,调节方式多达十六向。长途驾驶的话,这些配置确实能提升不少舒适度。只是这么一搞,顶配车型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落地得奔着五十万去了。

萨博班的内饰哲学完全相反。进去一看,该有的都有,但绝对不会给你多余的东西。大面积硬塑料、粗壮的方向盘、简单直接的按键布局。这种设计放在现在可能显得有点落伍,但你要真拿它去干活,就会明白这种朴实的好处——耐造,不矫情。

电机改变了越野的玩法

在越野场地试过一次大切诺基4xe,有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过一段连续的岩石路段,电机可以非常精确地控制每个车轮的动力输出。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车子知道你下一秒想干什么,提前把劲儿准备好了。

375匹马力的Jeep大切诺基降价4000美元还卖不动,而那台百万级的雪佛兰萨博班依然守着5.3升V8不肯松口-有驾

传统越野车在这种路段需要驾驶员反复试探油门深度,稍微重一点车轮就打滑,轻一点又上不去。但电机的响应速度是毫秒级的,它能在你察觉到打滑之前就已经调整好了动力分配。这种技术含量,确实比单纯靠机械结构要高一个段位。

萨博班的越野能力更多体现在“不怕折腾”上。非承载车身、整体桥悬挂,这些结构注定了它能扛得住各种恶劣环境。只不过,五米八的车身在国内的使用场景实在有限。除非你经常往西部跑,或者真有拖拽重物的需求,否则这台车大部分时间可能都在考验你的停车技术。

空气悬架倒是个好东西。大切诺基可以把底盘升高到267毫米,涉水深度能到610毫米左右。这个数据对付一般的烂路足够了,但要说极限越野,跟那些专业玩家的改装车比还是有差距。

降价背后的焦虑

去年前九个月,大切诺基在美国市场的销量掉了12%。这数字放在任何一家车企都不是小事,所以才有了全系降价的操作。降幅从一千到四千美元不等,顶配版本降得最狠。

375匹马力的Jeep大切诺基降价4000美元还卖不动,而那台百万级的雪佛兰萨博班依然守着5.3升V8不肯松口-有驾

这种价格策略说明什么?市场压力确实扛不住了。国产新能源SUV这两年发展太快,二三十万的价位段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看看各家的配置清单就知道了。大切诺基虽然有进口身份和品牌加持,但面对那些配置拉满、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国产车,优势其实不算明显。

萨博班的定价逻辑完全是另一套玩法。在美国卖四五十万人民币,到了中国就敢标价百万。这不是单纯的进口关税能解释的,更多是一种“爱买不买”的态度。反正每年也卖不了几台,索性就定个高价,维持住所谓的“品牌调性”。

认识个做平行进口的朋友,他说萨博班这种车基本都是特殊订单,买家要么是美式文化的狂热爱好者,要么就是真有拖拽游艇、房车的刚需。这类人对价格不敏感,看中的就是这台车独一无二的功能属性。

情怀终究敌不过现实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太多曾经风光无限的车型慢慢淡出视线。大排量、大车身、纯粹的机械感,这些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元素,正在被市场一点点边缘化。

375匹马力的Jeep大切诺基降价4000美元还卖不动,而那台百万级的雪佛兰萨博班依然守着5.3升V8不肯松口-有驾

大切诺基选择了妥协和转型,用混动技术给自己续命。这条路走得对不对?起码现在还看不出明确答案。销量下滑是事实,降价促销也是事实,但混动版本到底能不能挽回局面,得再观察一两年才能下定论。

萨博班则选择了固守。5.3升V8的轰鸣声,非承载车身的厚重感,这些东西在它看来可能不是可以随便妥协的。但这种坚持的代价也很明显——市场越来越小,受众越来越窄,最终可能真的变成博物馆里的展品。

上周末路过一个越野公园,看到一台老款的大切诺基在泥地里撒欢。车主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晒得黝黑,满身泥点,脸上却笑得特别灿烂。我突然觉得,或许这才是这类车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在城市里争个面子,不是为了堆砌配置单上的数字,而是真正拿出去用,去体验那种人与机械、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只不过,这样的用户现在可能越来越少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