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块的纳帕真皮?小米YU7这波“显眼包”手段,又让雷总赚翻了

8000块的纳帕真皮?小米YU7这波"显眼包"手段,又让雷总赚翻了

8000块的纳帕真皮?小米YU7这波“显眼包”手段,又让雷总赚翻了-有驾

小米YU7终于在6月26日正式发布,售价25.35万-32.99万元,这款SUV一亮相就整了个大活。雷总站在台上豪气干云:"纳帕真皮免费送,价值8000块!"台下掌声雷动,直播间弹幕飞起,那架势恨不得马上刷卡下单。

但等一下,睁大眼睛看看PPT下面那行小字:"仅打孔区域为纳帕真皮。"这话啥意思?通俗点说,就是你花了大价钱进了家饭店,服务员跟你说今天送龙虾,结果上来一看,只有虾头是真的,身子全是土豆泥。

雷总的小心思,藏在细节里

打孔区域到底有多大?说白了,就是你屁股和后背贴着座椅最紧的那一小块地方。剩下的大片区域,该是啥材料还是啥材料,跟纳帕真皮没啥关系。

这种营销手法,车圈里早就不新鲜了。记得前两年某德系品牌宣传"全车降噪升级",实际上只有前排脚垫下面加了点隔音棉,后排噪音大得像开拖拉机。车主投诉后,厂家回应:"我们说的是升级,没说全车都升级。"

成本账算得精明

小米这么做,说穿了就是成本控制。真要全座椅包纳帕真皮,8000块钱根本打不住,起码得翻一倍。但只包打孔区域,看起来高档,摸起来也确实不一样,成本却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这种"选择性配置"在车企里已经成了常规操作。就像手机厂商说"顶级屏幕",但只有中间那块是好屏,四周边缘全是普通材质。消费者体验的时候,手指摸到的确实是好东西,但整体成本却大幅降低。

小米的手机思维搬到车上

8000块的纳帕真皮?小米YU7这波“显眼包”手段,又让雷总赚翻了-有驾

小米YU7这次在配置上确实下了血本,全系标配激光雷达、NVIDIA Thor芯片,算力达到700TOPS。但在内饰细节上,还是延续了手机圈的"价格锚点"营销策略。

手机可以靠软件体验弥补硬件不足,但车子不一样。你说车机系统再牛,它也代替不了座椅的舒适性。用户每天开车,屁股和后背都要跟座椅亲密接触,这时候"局部真皮"的劣势就暴露了。

别被"价值感"忽悠了

当然,咱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小米YU7的定价25.35万-32.99万元,在这个价位上,能有部分纳帕真皮已经算不错了。关键是消费者要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

真正的问题不是配置本身,而是宣传方式。"价值8000元纳帕真皮"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以为整个座椅都是纳帕真皮。等提车后发现真相,难免会有被忽悠的感觉。

车企都成了"文字游戏"高手

现在的车企营销,都快成诗人了。前半句讲情怀,后半句讲节约,只有PPT上在谈理想。"准纳帕真皮"、"类纳帕材质"、"纳帕级手感",这些词汇层出不穷,消费者稍不注意就被绕进去了。

就像我一个朋友买车时碰到的情况,销售说"全景天窗",结果只有前半部分能开,后半部分是固定的。投诉时,销售理直气壮:"我们说的是全景,没说全开。"

8000块的纳帕真皮?小米YU7这波“显眼包”手段,又让雷总赚翻了-有驾

理性看待配置升级

小米YU7的整体产品力确实不错,全系标配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全系700TOPS辅助驾驶算力,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但在内饰用料上,还是要按实际情况来评价。

部分纳帕真皮总比全合成革强,这个道理没错。但宣传的时候,最好说清楚到底是哪些部分用了真皮,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买车还是要擦亮眼

小米YU7值不值得买?从产品角度看,配置确实给力,价格也有竞争力。但买车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配置表,别被宣传标语冲昏头脑。

特别是像"纳帕真皮"这种听起来很高级的配置,一定要问清楚具体范围。是全座椅都用,还是只有打孔区域用?这个细节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毕竟买车是大事,不像买手机那样可以随意更换。座椅用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每天的驾驶感受。宁可多花点钱买个明白,也别为了便宜吃哑巴亏。

小米这波"显眼包"营销,确实让雷总又赚了一把。但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理性消费,别被"价值感"忽悠了理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