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偶然在某汽车平台浏览时,发现众泰品牌旗下车型似乎都陷入了停产状态。那一刻,我仿佛预见到了众泰即将与我们告别的日子。而近日,其母公司铁牛集团的一纸法院破产申请通知,更是宣告了众泰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车海茫茫,众泰,再见;江湖路远,皮尺部,不复存在。
提及众泰汽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山寨”二字。其每一款车型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其他品牌的影子,因此也被业界戏称为“皮尺部”。对于众泰,消费者的态度可谓两极分化。一方面,有人因其能模仿豪华车外观,打造出平价的“豪车”而青睐有加;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其无底线模仿、缺乏核心技术而嗤之以鼻。
随着国内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的崛起,拥有越来越多核心技术的它们,与众泰这类山寨品牌形成了鲜明对比。众泰的日子愈发难过,口碑也每况愈下。
回顾众泰的发展历程,初期可谓一帆风顺。尽管同样走模仿路线,但它却鲜少像陆风等车企那样官司缠身。从模仿大众途观的T600开始,众泰的销量便一直保持稳定。减去了研发设计费用,它的成本远低于其他自主品牌,那些年也确实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捷径终究不能长久。T600的成功后,众泰接连推出了T700、大麦系列、SR系列等新车。其中,SR9无疑是众泰的巅峰之作,将模仿推向了极致。
众泰SR9的外观设计与保时捷卡宴高度相似,成为了其模仿路上的巅峰之作。上市后即热销,甚至出现了加价购车的情况。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消费者反馈的油耗高、异响、品控等问题接踵而至,投诉率居高不下,这款神车最终也走向了终结。SR9的失败不仅成为了众泰库存最多的车型,也标志着其开始走向没落。
尽管SR9的失败并非压垮众泰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它无疑成为了众泰没落的转折点和标志。此后,众泰再未能推出令人瞩目的山寨作品。而后续的君马汽车、汉龙等品牌也未能成功转型,依然沉浸在模仿的幻想中无法自拔。最终,它们都难逃被市场抛弃的命运。
零点评论:模仿对于许多车企而言是无奈之举,我国汽车行业起步晚,与合资汽车相比在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然而,一味模仿并非长久之计。众泰等车企的辉煌期未能及时调整策略,转而投入原创研发,最终只能迎来倒下的命运。众泰已逝,留下的只有江湖中的传说和那把万能的皮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