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到底要不要磨合期?老司机:现在车不用拉高速

新车到底要不要磨合期?老司机:现在车不用拉高速-有驾

最近有朋友刚提了新车,特别兴奋,拉着我问:“新车到底要不要磨合期啊?我听有人说要,有人说现在车先进了,不用磨合了,我都懵了。” 相信很多新手车主都有这样的困惑,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事儿。

咱先说说以前,老司机们都知道,过去汽车工业没现在发达,零件打磨不够精细,新车买回来确实得磨合。为啥呢?因为零件之间存在瑕疵,得靠车主温柔驾驶,把那些不光滑的地方磨平。主要磨合的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些关键部件。就好比一双新鞋,刚穿的时候可能有点磨脚,多穿几次,鞋子和脚相互适应了,就舒服了。那时候的新车,磨合期可是得小心翼翼,转速不敢拉高,速度也不敢开快。

但现在不一样啦!随着汽车工艺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发动机技术,气缸内的珩磨技术已经能把缸壁打磨得极为顺滑,甚至还有激光珩磨这种高级工艺。所以现在新车出厂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已经相当不错了。从这方面来说,现在的新车确实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刻意磨合。

不过,这可不意味着你刚提的新车就能随便 “造”。很多老司机都建议,前 3000 公里还是得适当注意一下。为啥是 3000 公里呢?其实不同品牌的车可能会有点差异,但 3000 公里是个比较常见的参考值。在这段时间里,汽车的很多部件,像各个胶套、机械连接处,甚至轮胎和刹车片等,都还需要相互适应。虽说现在加工精度高了,可一辆汽车一两万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难免会有一些微小的摩擦面和应力点,需要通过行驶来磨合得更顺畅。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说刹车片吧。新刹车片刚装上的时候,刹车效果往往不如开了几百公里之后。因为刹车片和刹车盘表面看起来平整,但实际刹车时,受到刹车卡钳的影响,它们的接触面积一开始并不能达到最大。只有开上一段距离,让它们相互磨合磨合,才能做到整个面紧密接触,摩擦力达到最大,刹车才更给力。你要是新车就暴力驾驶,比如猛踩油门急加速,或者频繁急刹车,可能就会让某些拉杆、胶套受力不均,出现变形,这对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可是有长期影响的,而且这种影响基本没办法修复。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那拉高速呢?我听说新车要拉高速,是真的吗?” 我得告诉大家,现在的车真不用特意去拉高速。以前老司机们建议拉高速,是因为早期国产车制造技术有限,零部件加工粗糙,通过拉高速能让齿轮之间啮合更顺畅,提高汽车的使用效果和寿命。但现在,汽车制造技术、零部件加工精度、整车装配水平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厂家在新车出厂前,早就对零部件做了相对完善的磨合处理,符合标准才会交付到咱们消费者手里。而且,大家可以翻翻自己车的保养手册,几乎所有厂家的说明书里,都没有要求新车必须拉高速,也没有相关标准。所以,别再听那些老说法,特意跑去拉高速了,既费油又不安全。

那新车前 3000 公里到底该怎么开呢?首先,尽量少急加速。有些品牌甚至建议新车转速最好别超过 4000 转,不过咱日常正常开,转速一般也到不了那么高。就是别一脚油门踩到底,那种 “地板油” 的操作可不行,这会给发动机带来很大的运转压力。其次,避免急刹车。紧急制动不但会冲击磨合中的制动系统,还会加大底盘和发动机的冲击负荷。在最初的 2000 公里内,开车时尽量提前预判路况,提前刹车,减少紧急制动的情况。不过刹车系统本身磨合起来相对快一些,一般行驶 400 公里左右就差不多了。另外,保养要及时。首保对新车来说特别重要,虽然首保的时间和里程比平时保养要短,但可千万别不当回事。汽修师傅会在首保的时候对车辆做全面检查,看看有没有潜在隐患,早发现问题,解决起来也容易。

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人与车的磨合。刚换了新车,尺寸、操作都可能和以前不一样。比如说你从一辆小车换到了 SUV,那跟车距离、停车距离都得重新找感觉。新车上各种功能配置按键也得熟悉熟悉,不然副驾坐个朋友,说热了,你却半天找不到空调开关,多尴尬呀。而且,车辆其实也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它会根据你的驾驶操作习惯慢慢适应,所以刚开始开车的时候,也算是你和车相互了解的过程。

所以啊,现在的新车虽然不用像过去那样小心翼翼地磨合,但前 3000 公里还是得稍微注意点。正常开就行,别太暴力驾驶,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按时保养。这样,你的爱车就能顺顺利利度过 “新手期”,以后也能更好地为你服务。

好啦,关于新车磨合期的事儿就跟大家聊到这儿。觉得有用的朋友,麻烦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祝大家都能开上自己心仪的车,一路平安,财源广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