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亚洲防务安全》6月13日爆料,称“中国正与巴基斯坦谈判出口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暗示可能“免费赠送”。 消息一出,巴基斯坦媒体跟风转载,美国国务院火速表态“关切高超音速武器扩散”,南亚舆论瞬间炸锅。
真相令人大跌眼镜:报道源头竟是印度小众军事网站一篇纯推测文章,配图错用朝鲜导弹,连基本事实都搞错。 荒诞的是,印媒炒作“巴方因无法突破印度反导网才求购东风-17”,刻意隐瞒一个关键事实:2023年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用中国CM-400AKG导弹成功摧毁了印度最先进的S-400防空系统。
这场看似轰动国际的“军售大新闻”,本质是印度为掩盖自身军工失败、向政府索要军费而编造的“战略级谣言”。
印媒“出口转内销”的经典套路
整场风波的起点,是印度网站《印度防务研究之翼》6月4日一篇分析文章。 该文核心意图是吹嘘印度“多层导弹防御网”的强大,声称巴基斯坦的“法塔赫-1”“法塔赫-2”和CM-400AKG导弹均被印度拦截,因此巴方“被迫”向中国求购东风-17。 9天后,印度《亚洲防务安全》网站将这篇分析加工成“中巴已就东风-17出口展开谈判”,并虚构“中国考虑免费提供早期型号”的细节。
巴基斯坦媒体随后转载了印媒报道,信息越传越离谱:巴媒《黎明报》将推测性表述改写为“中巴进入联合生产阶段”,部分自媒体甚至炒作“中国无偿赠送”。 讽刺的是,印媒原始报道连配图都是错的,所用导弹照片实为朝鲜“火星-8”,与东风-17外形差异明显,暴露了其军事专业性的缺失。
中国“压箱底神器”不可能外卖
东风-17自2019年亮相就是全球焦点。 它采用乘波体设计和“钱学森弹道”,能在距地60公里高空以10倍音速(每秒3.3公里)滑翔机动,飞行轨迹如“打水漂”般难以预测。 美国导弹防御局2024年报告承认:即便是最先进的“萨德”系统,对这类目标的拦截成功率也不到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明确规定,射程超300公里的导弹及高超音速技术严禁出口,需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批准。 即便对巴基斯坦,中国历来只提供“防御性定制装备”:如枭龙战机(技术等级中端)、红旗-9BE防空系统(拦截印度“布拉莫斯”成功率65%),从未涉及战略导弹核心。
巴铁真想买? 经济现实和技术需求都不允许
巴基斯坦2025年国防预算仅137亿美元,不足印度(787亿美元)的六分之一。 东风-17单枚维护成本就超2亿美元,若算上配套发射车、基地改造和训练体系,总投入足够买下半个巴基斯坦空军。
CM-400AKG超音速导弹已在实战中摧毁印度S-400,单价仅数百万美元;卫士-2D火箭炮射程400公里,覆盖印军前沿基地。 巴防空体系近年已构建“红旗-9BE+LY-80+FM-90”三层反导网,配合中国提供的JY-27A雷达,根本不需要东风-17这种“杀鸡用牛刀”的武器。
军工失败甩锅中国
印度炒作此事,实为掩盖自身两大败笔:
印度“布拉莫斯II”高超音速导弹试射屡次延期,2024年测试时甚至出现“导弹顶着未脱落发射盖升空”的荒唐事故。
印度耗资54亿美元引进的俄罗斯S-400系统,在模拟拦截测试中对高超音速目标成功率不足15%。 打脸的是,印度2023年曾宣称“用38枚巡航导弹摧毁模拟红旗-9系统”,被曝演练无画面、无数据,纯属“纸面胜利”。
渲染“中国威胁”成印媒转移矛盾的标准操作。 2024年印巴空战中,巴军歼-10CE在空警-500预警机支持下压制印度阵风战机,打破印军“南亚制空权垄断”,印媒立刻将矛头转向中国,炒作“中方技术支持破坏平衡”。
5. 印媒的“中国入侵妄想症”
2014年,印媒密集炒作“中国军队越界搭帐篷”,后被军方亲自辟谣;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媒虚构“印军击退中方部队”情节,最终被卫星图像证伪。
套路高度一致:先由“匿名消息人士”放风,地方媒体跟进,最后官方含糊其辞。 例如本次东风-17谣言中,印媒声称“中国国防部匿名官员支持免费提供”,无任何实名信息源。
深层动机仍是老一套:为军购预算铺路。 印度陆军正加快部署“大地-2”导弹,空军急于增购“天空-3”反导系统,此时制造“中巴威胁论”,倒逼政府拨款。
中国体系化合作才是真相
美国国务院一边表态“反对破坏地区稳定的武器转让”,一边狂砸47亿美元研发“暗鹰”高超音速导弹。 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大国博弈的虚伪本质。
中国对巴军事合作始终聚焦体系化防御能力。 当前重点合作项目包括:054AP护卫舰后续订单、“哈立德-2”主战坦克升级、歼-35隐身战机与空警-500预警机组合。 这些装备形成“侦-控-打-防”闭环,既不违反国际规则,又能有效应对常规威胁。
至于东风-17? 它只属于中国火箭军的发射井,绝不会成为地缘博弈的筹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