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

车界新风向,各位朋友,用车社今天想和您聊聊心里话。

新能源车这两年发展迅猛,新功能层出不穷,看着是科技感满满,可有些配置,说实在的,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甚至,有些东西即便白送给我,我都会觉得占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

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有驾

因为它们不仅没带来多少实际便利,反而可能制造麻烦,甚至潜藏安全风险!

---

隐藏式门把手:何必“犹抱琵琶半遮面”?

首先,要点名批评的就是那个争议不断的隐藏式门把手。

初见时,这种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与跑车的流线型车身融为一体时,那种视觉上的流畅感无可挑剔。

然而时至今日,似乎所有新能源车都非要跟风,难道车门上多一个把手,真的就那么影响整体美观吗?

如今,这隐藏式门把手简直成了车主们心中的“老大难”。

日常使用中,每次开关车门都得等待它缓缓弹出或收回,遇到紧急情况,那点等待时间都能让人心急如焚。

乘客们初次乘坐,面对“无把手”的车门,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操作。

更别提在寒冷冬日,门把手一旦结冰,那种想开门却无从下手的窘境,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些日常的不便,或许还能忍受。

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有驾

然而,真正令人忧虑的,是其潜在的安全隐患。

《左传》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近年发生的不少事故,都暴露出这种门把手在紧急时刻无法迅速开启的问题,进而耽误了救援的宝贵时机。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足以警醒我们。

为了追求一丁点所谓的“未来感”和“高级感”,却牺牲了最基础的实用性和安全性,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着实令人费解。

---

电动车门:慢板京剧,谁有耐心看?

聊完门把手,电动车门也必须“榜上有名”。

这种配置多见于那些价格不菲的电动车型。

我理解厂家希望以此彰显车辆的豪华定位,或为高昂售价增添一份说辞。

但您不妨问问那些实际使用过的车主,它究竟是提升了体验,还是徒增了烦恼?

过去一秒钟就能完成的开关门动作,如今却像放慢了节奏的京剧表演,那份“从容不迫”的速度,真让人心急如焚。

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有驾

以前是车门便捷地为人服务,现在倒像是在上演一场“人伺候车门”的戏码,您还得小心翼翼地等待它完全开启或关闭,生怕出现任何夹手的情况。

我真诚地建议汽车厂家们,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别老是盯着车门这“方寸之地”做文章了!

让大家进出车辆,能更简单、更便捷、更安全,就像过去那样,不是挺好的吗?

一个能顺畅开合的普通车门,其内在价值远超那些电动化的浮夸功能。

毕竟,车辆的根本属性是作为代步工具,而非一件供人“把玩”的艺术品。

---

虚拟按键与触摸屏:给驾驶“添堵”的“高科技”

再来说说虚拟按键和触摸屏。

这简直就是凭空制造难题,把原本简单的操作复杂化,给驾驶者“硬生生”地增加了操作难度。

像空调温度、音响音量、座椅调节这些功能,原本都能在不看屏幕的情况下盲操作完成,现在却非要您低头对着屏幕,一点一划地进行调整。

试想一下,当您在高速公路上专注驾驶时,突然想调节一下空调温度,却不得不将视线从前方道路转移到中控屏幕上,甚至还需要在多级菜单中寻找。

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有驾

这难道不是严重分散驾驶注意力,徒增行车风险吗?

仅仅为了一个简单的功能操作,却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些车型甚至将最直观、最直接的出风口角度调节,也集成到了中控大屏里。

您得一边开车一边分心操作,这种设计,无疑是把驾驶员置于危险境地。

一台新车入手,如果您不花费大量时间去熟悉它的复杂操作系统,可能连基本的驾驶功能都难以顺利实现!

这又是何苦来哉?

---

全景玻璃车顶:南方盛夏的“移动烤箱”

身居华南地区,我对全景玻璃车顶的怨言可谓积重难返。

仿佛一夜之间,电动车都将这配置奉为圭臬。

汽车厂家们,无论您是出于对车辆美学的追求,还是单纯为了市场宣传,抑或是为了巧妙地偷取一丝头部空间,我都恳请你们:能否同时配备一块遮阳帘?

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有驾

如果碍于结构限制,实在无法安装遮阳帘,我也不奢求什么液晶变色玻璃顶了,但至少请在玻璃上镀上一层银离子涂层,或者选用隔热性能更可靠的玻璃材质。

缺乏这些防护,某些配备全景玻璃车顶的车辆,在广东那烈日炎炎的五月天里,经过一个中午的暴晒,车内简直能变成一个“移动烤箱”!

那种蒸笼般的体验,真是一言难尽。

这哪是高级配置,分明是给车主增添“夏日酷刑”!

南方的朋友们,想必对此深有同感!

---

HUD抬头显示:不必“喧宾夺主”

再来聊聊HUD抬头显示。

这项技术本身并无过错,作为一项辅助性配置,在不额外增加购车成本的前提下,我个人乐见其成。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有些厂家偏偏要用它来取代方向盘正前方的仪表盘!

在正午的强光下,您得眯着眼睛,费力地辨识投影在挡风玻璃上的车速数字,那种视觉上的“酸涩”感,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

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有驾

而且,这确实会严重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

原本清晰明了的仪表盘数据就在眼前,您却非要搞一个虚无缥缈的投影,有时还会因反光而模糊不清!

万一因此分神,酿成追尾事故,这后果谁来承担?

我就想问问这些厂家,仅仅为了节省这么一小块仪表盘的成本,究竟能带来多少实际效益?

它在那里既不碍事,又能提供直观的驾驶信息。

省掉它,那个位置又能用来做什么呢?

难道是想留个空位放置茶壶养金鱼?

此等行为,着实令人费解。

---

动能回收系统:晕车元凶,单踏板模式“反直觉”

最后一个,也是让许多人深恶痛绝的动能回收系统!

新能源车主“吐血”:6大鸡肋配置,白送都嫌占地方!-有驾

这项技术实际能为您节省的电量,或许微乎其微。

即便能多跑个三五公里,但全程那种磕磕绊绊、一顿一挫的驾驶感受,开车的感到不适,乘坐的感到头晕,这样的代价真的值得吗?

有多少乘客因为这种“反复拉扯”的感觉,下车后感到身体不适?

这简直就是一剂“晕车良方”!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些车型甚至将这项功能“推向极致”,推出了“单踏板模式”!

您就没有考虑过乘坐者的感受吗?

那种忽快忽慢、频繁减速的体验,简直就像是坐在一辆随时可能急刹车的公共汽车上,晃得人七荤八素!

更危险的是,如果新手司机习惯了这种模式,在紧急制动时,可能因为肌肉记忆,误将电门当成刹车踏板。

这后果,仅仅是想象一下都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所以啊,有些新能源车上的配置,看着光鲜亮丽,实则都是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甚至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各位朋友,您觉得我说的在理吗?

您认为新能源车上还有哪些看似高级却实际鸡肋的配置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