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为车辆起火事件致歉,预警系统为何沉默

2025年10月23日,上海漕河泾的一处十字路口,一辆理想MEGA在绿灯亮起后缓缓起步。突然,底盘右侧爆出两团刺眼火花,紧接着浓烟灌入车厢。从异响到明火,全程不到10秒。副驾驶乘客猛推车门,驾驶员紧随其后,两人踉跄逃出,转身时整车已被烈焰吞噬。

理想汽车为车辆起火事件致歉,预警系统为何沉默-有驾

这不是电影镜头,而是真实发生的生死时刻。理想汽车随后确认,该车因冷却液防腐不足,导致冷却铝板腐蚀渗漏,最终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起火。公司宣布召回11411辆同批次车辆,并承认:云端系统早在4小时前已发出告警,但未被判定为紧急事件,未能强制提醒车主停车。

技术本有机会拦下这场火。理想MEGA搭载的“连山云端预警平台”能实时监控电池状态,理论上可在热失控前数小时发出预警。此次系统确实捕捉到了异常电压与温差信号,也拨通了车主电话。可问题在于,面对“非碰撞起火”这一从未发生过的风险类型,响应流程选择了常规处理——没有弹出紧急警示,没有自动切断动力,更没有远程触发停车提醒。技术睁着眼,却未喊出那句“快逃”。

理想汽车为车辆起火事件致歉,预警系统为何沉默-有驾

两名乘员靠听觉与视觉自救:爆炸声是第一声警报,烟雾是最后通牒。他们逃出生天,不是因为系统足够聪明,而是人类对危险的本能反应仍快于算法决策。值得追问的是,若当时火势发生在高架桥或隧道中,逃生窗口是否还能守住?理想称将优化响应策略,但所有补救都应在悲剧发生前完成。

科技的尊严,不在于它多先进,而在于它是否为“万一”留出容错空间。汽车智能化不是把控制权交给云端,而是让每一道防线都更贴近生命的底线。当系统无法100%判断风险时,宁可误报十次,不可沉默一次。

真正的安全,从不依赖侥幸。它写在每一次过度设计里,藏在每一秒提前预警中——因为生命,经不起算法的犹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