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拒绝增程技术,背后暗藏哪些深意与战略?

一边是各路车企蜂拥挤进增程的独木桥,恨不得把“增程”俩字纹在脑门上,另一头,长城的老魏却拧着脖子撂狠话:“增程?免谈!”这架势,好比全班抄同一份答案,就你搁那儿吭哧吭哧解自己的题。

长城这波“反骨”,在外人看来,简直是汽车圈的“异类”。

长城汽车拒绝增程技术,背后暗藏哪些深意与战略?-有驾

眼瞅着增程成了炙手可热的“流量密码”,老魏为啥偏偏要唱衰?

难道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

抑或,这背后憋着什么更深的局?

说白了,增程这玩意儿,就是个“权宜之计”。

早先无人问津,嫌它不够纯粹,有股子“油改电”的味儿。

大众中国区CEO冯思翰当年就diss过,说它是“最次的选择”。

谁承想,新能源风口一来,这“备胎”反而成了香饽饽,理想、问界靠增程混得风生水起,其他车企一看,立马跟风。

长城汽车拒绝增程技术,背后暗藏哪些深意与战略?-有驾

可长城不按套路出牌,人家老魏有主见。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那句“增程?拉倒吧!”,可不是酒后吐真言,而是经过内部N次神仙打架后才敲定的。

他们琢磨着,增程在中高速工况下,能量传递链忒长,效能打折,电量告急时油耗也难看。

长城更青睐自家的Hi4混联系统,觉得能截弯取直,提高能效。

这么说吧,都是送货,增程是绕城一周,Hi4是直线穿梭。

虽说瞧着慢了半拍,但效率更高,也更省力。

当然,不乏有人揣测,长城是不是有点“柠檬精”?

长城汽车拒绝增程技术,背后暗藏哪些深意与战略?-有驾

瞅着别人靠增程赚得钵满盆满,自己却没蹭上热度,只能硬着头皮嘴硬:“不care!”依我看,这事儿没那么简单粗暴。

老魏这人,摸爬滚打几十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走寻常路”的轴劲儿。

当大家都一窝蜂搞增程时,他反而能冷静下来,盘算更长远的棋局。

2024年价格战腥风血雨,长城愣是靠着自己的章法,营收突破2000亿,净利润也过百亿,硬是没陷进价格战的泥潭。

其实,长城这波“唱反调”,也是在给自己吆喝。

你看,他们一边抵制增程,一边卖力推销自家的Hi4技术,这不就是明晃晃的“四驱普惠”嘛!

长城汽车拒绝增程技术,背后暗藏哪些深意与战略?-有驾

往常四驱都是豪车的专属,平头百姓想都不敢想。

现在长城把Hi4下放到15万级别的车型上,让更多人能尝鲜四驱的滋味。

这一下,长城的竞争力不就蹭蹭往上涨了吗?

更关键的是,长城的野心可不止于眼前的“增程福利”。

人家瞄准的是覆盖轿车、SUV、皮卡、重卡的“全地形混动版图”。

增程这技术,说到底还是个“过渡方案”,撑不起长城这么大的胃口。

所以,长城选择了“燃油+混动+纯电+氢能”四箭齐发的策略,想要在动力领域搏出一片天。

长城汽车拒绝增程技术,背后暗藏哪些深意与战略?-有驾

说白了,这就是一出“阳谋”。

老魏就是要通过这种“逆向操作”,放大自己的声量,让更多人关注长城的技术和产品。

当然,长城能否笑到最后,还得看市场和用户的脸色。

但起码,老魏这种“不趋同”的魄力和战略眼光,还是值得我们点赞的。

毕竟,在这个“快消时代”,能沉下心来钻研技术,死磕自己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与其盲目逐利,不如静水深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航向。

或许,这才是老魏想传达的真谛。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长城的抉择视作“另类”时,是否忽略了其背后对技术路线的深思熟虑和对未来发展的深谋远虑?

或许,真正的较量,不在于一时瑜亮,而在于谁能登高望远,稳扎稳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