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车企赚钱全靠卖车?错了!2024 年比亚迪光政府补助就拿了 104 亿,比很多小公司全年营收还多,这到底咋回事?今天就好好唠唠车企和补助那些事儿。
2024 年的政府补助政策,那可真是给车企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政策核心聚焦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上,汽车报废补贴、技改专项资金等各种补助,覆盖了全产业链,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能源相关企业,都能分到一杯羹。就说头部企业吧,比亚迪、上汽、吉利那都是补助界的 “尖子生”。比亚迪以 104 亿元的补助规模一骑绝尘,上汽 52.58 亿元、吉利 43.38 亿元紧随其后,三家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比亚迪能拿到 104 亿补助,可不是随便来的。2024 年它的补助同比激增 126%,增量达 58 亿元,涵盖了工业信息化专项、产业扶持等八大类。这补助对它的财务影响可不小,占了净利润的 25.8%,有了这些钱,比亚迪在新能源全产业链上的布局就更有底气了。我有个在比亚迪上班的朋友说,这两年公司在电池研发和新车型开发上投入特别大,补助可帮了大忙了。
上汽集团作为稳健增长的行业标杆,2024 年拿到 52.58 亿元补助,同比增长 27%,增量 11 亿元,净利润占比和比亚迪差不多。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补助就是转型的强大助力,让它们在新能源领域能更快地跟上步伐。吉利控股呢,43.38 亿元的补助,在 13.3% 的增速下实现了产业协同。2024 年它的归母净利润 60.08 亿元,补助贡献度约 72%,可以说补助撑起了吉利净利润的大半壁江山。
第二梯队的车企也各有各的突围之道。广汽集团 2024 年拿到 27.26 亿元补助(不含合营企业),这可是归母净利润 8.24 亿元的关键支撑,而且它把不少补助都投入到了智能化转型的专项上。长城汽车就更透明了,22.2 亿元直接补助加上 14.6 亿元进项税抵减,合计 39.13 亿元,补助明细有报废补贴、稳岗政策等六大类,占净利润的 30.8%,成了技术研发的资金蓄水池。长安汽车 21.27 亿元的补助,29% 的增速高于行业平均,34.8% 的净利润占比,助力它在智能化转型上加速前进。
新兴势力和产业链生态也没闲着。赛力斯 2024 年拿到 10.68 亿元补助,95% 的同比增幅居行业前列,稳岗补贴、专利扶持等创新驱动型补助占比超 60%,成了问界系列研发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宁德时代虽然财报里是合并披露,但 “其他收益” 99 亿元里含着政府补助,上半年 38.46 亿元的专项补助,占营收 2.3%,补助撬动了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研发,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不过,补助带来的影响也得两面看。从企业财务健康度来说,赛力斯补助依赖度 17.9%,长城 30.8%,不同企业的风险差异不小,得在净利润贡献率和自主盈利能力之间找到平衡。从产业政策导向看,“双碳” 目标下新能源得到倾斜,传统车企转型有了助推,而且区域经济平衡上,西部的比亚迪和东部的上汽得到了差异化扶持。但也得注意,补助规模和市场份额正相关,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还得看政策普惠性的实际落地情况。
当前的补助体系有优势也有挑战,透明化政策带来了公平竞争环境,但过度依赖可能会引发市场扭曲风险。和欧美新能源补贴政策比起来,中国 “精准滴灌” 的模式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对于企业来说,得建立补助资金专项管理机制,强化核心技术转化效率,提升政策效能比。
说白了,补助就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工具,车企们既要把握好政策红利,更得强化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能源汽车生态全面进化的过程中,走得更稳更远。你觉得车企是该靠补助发展,还是靠自己的实力?
全部评论 (0)